迷津实验报告迷津实验一. 引言迷津实验是一个人在只靠自己的动觉触觉获得信息的情况下 ,学会在空间中定向 。它是让被试在排除视觉的条件下 ,学习走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正确途径并在此过程中避免盲路的实验。该实验将学习绩效用达到一定标准之前每次走迷宫所需时间和错误次数来量化 ,进而研究自变量即学习次数与因变量即学习绩效之间的关系 ,了解被试在排除视觉条件下动作技能形成的进程和趋势。触棒迷宫,是一种最简便最常用的方式,最早是由泊金斯在手指迷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它的特征 ,就是只有一条从起点到终点的正确途径以及从此分出的若干盲路。被试的任务是通过反复尝试和练习寻找与巩固掌握这条正确路径,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少的错误到达终点 。 迷宫的学习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1. 一般的方位辨认 ;2. 掌握迷宫的首段、 尾段和中间的一、二部分 ;3. 扩大可掌握的部分 ,直至全部掌握空间图形 ;4. 形成机体对空间图形的自动化操作。练习是迷宫学习的主要手段 ,并不是同一动作的机械重复 ,在此过程中 ,被试需要运用空间定向能力 、思维、记忆等诸多方面 ,因而 迷宫学习与被试的智商有关 ,通过迷津实验可以研究学习次数与学习绩效的关系 。 练习曲线是技能形成和知识习得过程中最表象的现象 。本实验以学习遍数为自变量,以所用时间和错误次数为因变量,让被试在排 除视觉条件下 ,用小棒从迷宫起点沿凹槽移动到达终点 ,其间小棒每次进入盲巷碰触金属片机器鸣响算一次错 ,学会的操作定义为连续三次将错误次数稳定在 2 次及以内。需注意的是:由于该实验是触觉迷津实验 ,被试只能依靠触觉 ,所以要尽可能地剥夺视觉和听觉等其他感觉因素 ,比如:测试前不能让被试看到迷宫的结构,主试不能给予暗示和指导 ,被试要运用动觉 、思维、记忆等自己认为有效的方法独立完成 。还要尽量降低系统误差,比如,若被试感到疲劳 ,可稍事休息再进行实验,以控制疲劳 。关键词 :自变量因变量迷津 动作技能学习绩效二. 研究方法2.1 被试 : 巢湖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大三本科生,男性2.2实验器材 :(1)jgw-b1 型实验台迷津实验单元 (2)记时计数器单元(3)纸和笔2.3 步骤 2.3.1 准备工作将迷津单元插入实验台中部操作箱下方凹槽 。插入时迷津定位标记孔放在左侧。将迷津沿凹槽推进 , 使标记孔全部进入槽内 。 将触棒导线插头插入操作箱左侧下方“探 笔”插孔内 。接通系统电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