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7—2018学年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一、阅读(60分)(一)名句积累与运用(15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诗经·关雎》)2.□□□□□,□□□□□。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使至塞上》)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范仲淹《岳阳楼记》)4.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5.陶渊明《饮酒》中,表明诗人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体现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的诗句是:□□□□□,□□□□□。6.李白《行路难》中,体现诗人准备冲破一切阻力,施展自己抱负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的诗句是:□□□□□□□,□□□□□□□。7.苏轼《水调歌头》中,借明月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语句是:□□□□□,□□□□□。8.诸葛亮《出师表》中,体现其淡泊的人生志趣的语句是:□□□□□□□,□□□□□□□。(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9.本文的作者是代文学家(人名)。(1分)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1)蔚然而深秀()(2)佳木秀而繁阴()(3)伛偻提携()(4)负者歌于涂()1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请根据文章第二段,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使作者醉心于山水之间的美丽景象。(2分)12.第三段描绘的四幅画面中,作者将“滁人游”放在首位,你怎样理解作者这一安排?(2分)13.通读全文,游人为何“从太守游而乐”?从中体现出“太守”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惊姜氏,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京,使居之。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避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注释】申:国名,国姓为姜。寤生:逆生,指生产时婴儿脚先出来。亟:屡次。京:地名。请京:请求以京地为共叔段的封地。雉:古代城墙计量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不度:不合法度。蔓:发展,蔓延。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分)(1)遂恶之()(2)子姑待之()15.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16.请根据选文,写出姜氏“多行不义”的具体表现。(2分)(三)现代文阅读(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柿子树曹文轩去东京女子大学,要经过山本家。山本家的院子里长了一棵柿子树,已是一棵老树了,枝杈飞张开来,有几枝探出院外,横在小道的上空。柿子树开花后不久,便结了小小的青果。这些青果经受着阳光雨露,在你不知不觉之中长大了,大得你再从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