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气质》感想考察感想秦明月今年夏天,在建党90周年之际,我有幸参加了学院组织的红色考察,参观了许多革命遗址、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感触颇多、受益匪浅。8月10日,我们到达重庆,第一站参观渣滓洞、白公馆。在车上,导游告诉我们当时国民党为了从共产党员口中获取情报所采用的一种最残酷的刑罚——“披麻戴孝”,就是用皮鞭、烙铁、竹签、老虎凳等刑具将人弄得遍体鳞伤,然后往身上泼上盐水、辣椒水,用一种美国特制麻布将人像木乃伊一样裹起来,扔进牢房里十天左右再托出来,一块一块地将麻布从身上撕扯下来。其疼痛可想而知,听得我们不寒而栗。即使遭受如此残酷的折磨,仍然有一些坚强的共产党员未向敌人吐露只言片语,真是令人敬佩啊。渣滓洞在XX市歌乐山麓,原为人工采掘的小煤窑,因渣多煤少而得名。1939年,军统特务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及矿工住房,改设为囚禁、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的集中营。该集中营三面靠山,前临深沟,常有国民党军一个连驻守。监狱分为内外两院,外院是办公室和刑讯室。刑讯室里摆放着老虎凳、铁锤、铁钩、铁链等刑具。内院有一排一底的男牢房十六间,女牢房两间。牢房里光线阴暗,只有睡觉用的破席子和旧被子。共产党员罗世文、江竹韵(江姐)、黄绍辉、邓慧中(“双枪老太婆”)等先后被囚于此。虽然在这里,共产党人生存条件极其恶劣,连饮用水都要受限制,但他们的革命意志、理想和信念却没有丝毫减退。在1949年的春节联欢会上,他们成立了“铁窗诗社”。随着三大战役捷报频传,他们热血沸腾、欢心鼓舞,写下了“只为祖国不为家,消灭群凶与爪牙;正气歌声振寰宇,要叫铁树开红花。”“对敌斗争靠大家,酷刑难熬紧咬牙;蒋贼兵败末日近,坐穿牢底戴红花。”等充满爱国热情和英雄无畏主义的诗篇。但令人叹惋的是囚禁在此的200多位革命志士没有迎来“戴红花”的那一天,在重庆解放前夕就惨第1页共5页遭屠杀,仅有15人脱险。白公馆位于重庆沙坪坝XX县区,原为四川军阀白驹的郊外别墅,1938年起被国民党特务机关当作秘密监狱。监狱背靠歌乐山,四周高墙、电网密布,墙外制高点上有岗亭和碉堡,狱内有牢房20间。抗日爱国将领黄显声,同济大学校长周均时,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等曾被囚禁于此。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特大喜讯传来,罗广斌、陈然、丁地平等狱中难友决定:自制一面五星红旗,在重庆解放那天,打着红旗冲出牢门,迎接胜利。他们拿出自己的红色绣花被面作旗面,找黄色布头做成五角星。根据想象,将一颗大星放在中间,四颗小星放在四角,象征全国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然而,这面红旗未能如愿打出去。在重庆解放前夕,大部分难友含恨饮弹。在白公馆,我们看到了这面保存下来的沾染着烈士斑斑血迹的红旗,内心感慨万千。重庆解放后,白公馆大屠杀脱险者罗广斌、渣滓洞大屠杀脱险者刘德彬以及曾在渣滓洞关押过的杨益言等人,以难友为原型创作了《圣洁的血花》、《锢禁的世界》、《在烈火中得到永生》等文学作品。在此基础上,中国青年出版社大力帮助作者进行主题提炼和艺术加工创作,出版了罗广斌、杨益言署名的小说《红岩》,曾经风靡一时,影响、教育了许多青年人。下午,我们还参观了红岩村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1939年初,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在重庆成立,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的指挥中心。同年5月因原办事处被日机炸毁,迁往红岩村。中共中央南方局、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办公大楼是一幢外看二层、实际三层的深灰色大楼,占地800平方米。底层是公开机关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皖南事变前新四军驻重庆办事处也在此办公)。二楼是南方局机关和领导同志的办公室兼卧室。周恩来的办公室兼卧室是南方局负责同志常开会、作出重大决策的地方。三楼是南方局、办事处的机要科和秘密电台,主要负责与延安及各地有关第2页共5页电台的联系及机要文件的传送。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也曾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在国民党“限共”、“防共”政策下,南方局和办事处经费十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