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一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第一部分 指南目标和原则一、确保每次分娩时至少有1 名训练有素、操作熟练的新生儿复苏人员在场。二、加强产儿科合作,在高危产妇分娩前儿科医师要参加分娩或手术前讨论;在产床前等待分娩及窒息复苏;负责窒息患儿的监护和查房等。产儿科医师共同保护胎儿,以完成向新生儿的平稳过渡。三、在卫生行政领导干预下将复苏指南及常规培训制度化,以进行不断地培训、复训、定期考核,并配备复苏器械;各级医院须建立由产科、儿科医师,助产士(师)及麻醉师组成的复苏领导小组。四、在 ABCDE 复苏原则下,新生儿复苏可分为4 个步骤:(1)基本步骤,包括快速评估、初步复苏及评估;(2)人工呼吸包括面罩或气管插管正压人工呼吸;(3)胸外按压;(4)给予药物或扩容输液。第二部分 新生儿复苏指南一、复苏准备1. 每次分娩时有1 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其职责是照料新生儿。2. 复苏1 名严重窒息儿需要儿科医师和助产士(师)各1人。3. 多胎分娩的每名新生儿都应由专人负责。4. 复苏小组每个成员都需有明确的分工,每个成员均应具备熟练的复苏技能。5. 检查复苏设备、药品齐全,并且功能良好。复苏器械·辐射台·听诊器·负压吸球·新生儿喉镜·不同大小体重的气管内导管导管内导丝·一次性各号大小的粘液吸管、胎粪吸引·胶布、剪刀、注射器、针头管、带负压的电动吸引器·面罩气囊复苏器·足月儿、早产儿不同大小型号的面罩·氧气应有流量表和管子·脐静脉针头或脐静脉导管和插管包·脐带夹·胃管·药物了解窒息高危因素1、产前因素·母亲年龄>35岁或<16岁·母亲患糖尿病·母亲出血·药物治疗·药物(毒品)滥用·死产史·缺乏产前监护·妊高症·母亲患高血压·贫血或同族免疫性溶血·多胎·小样儿·早产儿/过期儿·胎膜早破2、分娩过程中导致新生儿抑制或窒息的因素·胎位异常·破膜延长2·感染·产程过长·脐带脱垂·母亲使用镇静剂二、复苏的基本程序此程序贯穿复苏的整个过程。评估主要基于以下3 个体征:呼吸、心率、肤色。新生儿复苏具体流程见图1。大约耗时出生后快速评估·羊水清?·有呼吸或哭声?·肌张力好?·肤色红润?是常规护理·保暖·清理呼吸道·擦干(A)30S·足月妊娠?否·保持体温·摆正体位:清洁气道(必要时)·擦干全身,给予刺激,重新摆正体位·常压给氧(必要时)正常呼吸·评估呼吸、心率和肤色心率>100且肤色粉红呼吸暂停或心率<100·进行正压人工呼吸心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