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课改总结张淑萍2016 年 6 月1一年级语文课改总结随着时间的流逝,转眼一学期又过去了。新课程进入我校已有一个学年了,它犹如一股春风,为我们的教育注入了新机,也给我们带来了崭新的教学舞台。期末临近,回想这学期以来的教学工作,感觉真累,但也伴随着收获的快乐。这学期以来,我按照期初制定的课改方案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互相听课,认真听取同年段老师的意见,改进教学方式。定期做好工作总结,总结教学经验,把经验点滴投入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观察、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获得所应掌握的语文知识,使语文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努力贴切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毋庸置疑,新课标的确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为了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实现新的教育目标,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规律,一线的许多语文老师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种种模式,创造出了不少生动的、新颖的、学生学有兴趣、学得轻松的课型——朗读指导课、美文欣赏课、情感交流课、读写结合课、开启创新思维课等等,各具特色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然而,改革从来都是步履维艰,尽管我们参与改革的人从来不缺乏热情和勇气,但,在实践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也会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接下来,结合自己的课改实践,谈一点粗浅的体会。一、我的反思:1、关于课件与文本。老师们根据教学需要选择各种媒介进行教学实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课文学习的背景材料,展示有关教学内容,补充 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率,都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在上课时,往往引导学生在对文本进行初步的感知后 ,就专注2于其他问题的讲解与讨论, 比如谈看法,说感受等等。课堂虽然 起起落落,热热闹闹,但学生实际上并未了解课文的深意与内涵, 品味不到真正的语文之美。课本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和学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语文课上师生凭借它进入作品所描绘的纷繁世界,感受语 言文字的魅力,获得多方面的启发和熏陶。忽略了文本的语文教学 ,就好比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空洞而肤浅的。叶圣陶先生有句 名言: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我想有些人可能曲解了叶老的意思,以 为“例子”就是一带而过,不需多花工夫的东西。其实,这些 “例子”大都选文精美,富有时代气息和文化内涵,难易适度,适 合学生 学习,很值得探究钻研。可以说,课本对学生的教育功能,是其他 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