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克•斯奈德节拍表1、开场画面(第 1 页)2、主题呈现(第 5 页)3、铺垫(第 1~10 页)4、推动(催化剂)(第 12 页)5、争执(辩论)(第 12~25 页)6、第二幕衔接点(第 25 页)7、B 故事(第 30 页)8、游戏(第 30~55 页)9、中点(第 55 页)10、坏蛋逼近(第 55~75 页)11、一无所有(第 75 页)12、灵魂的黑夜(第 75~85 页)13、第三幕衔接点(第 85 页)14、结局(第 85~110 页)15、终场画面(第 110 页)开场(第 1 页)影片故事的第一印象是——基调、情绪、影片的类型和题材——开场中发现的所有东西。我可以想起一些很不错的开场:影片《阿拉伯的劳伦斯》中,摩托车疯狂地形式在英国乡村公路上,导致车祸死亡。《公民凯恩》中,铁栅栏大门的城堡若隐若现,散发神秘的气息。即使是《动物屋》那样傻傻的开场。谁又能忘掉飞播大学创始人雕塑下的校训“知识有益”?难道我们还不知道三部影片中会遭遇何等事物吗?难道这几步影片的开场没有设定基调、类型、风格及影片走向吗?开场也是展现主角起点的良机,开场给了我们了解男女主角或主角们前史的时机,他们是这个即将踏上的旅程中我们所关注的人物。一般来讲,如果编剧展现了“事先”印象,那么后面还会有“事后”概况,表明事物如何发展。就像 BS2 的诸多节拍一样,开场有个对应的节拍:终场。这些就像书挡一样。由于好的剧本必有发展变化,这两个场景是厘清影片如何发展变化的途径。开场和终场应该互相对立,一加一减,表明了影片包含的情绪波动中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变化。演员通常只看剧本的前 10 页和最后 10 页,来确定其中是否有剧烈的变化,是否能够吸引观众。如果没有这样的变化,剧本通常会被扔到角落的垃圾桶里。因此开场的作用很大。审定了影片的基调、情绪、风格,通常还介绍了主要人物,并向我们展现了主角的前史。但最主要是要把观众“绑定”在座位上,并且觉得“这是个好片子!”观摩同类型的影片,你至少应该总结出使开场成功的 6 个因素。所有优秀影片都有这 6 个因素。主题呈现(第 5 页)在结构突出的剧本中,前 5 分钟里就会有人(通常不是主角)提出问题或者作出陈述(通常针对主角),而这个问题或陈述就是影片的主题。这个人物会说“担心你许的愿”、“骄傲会导致挫折”或“家庭比金钱更重要”之类的话。一般不会那么明显,可能是聊天时不太客气的批评,主角当时没当回事——但在后面会有深远的、意味深长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