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热交换器 戴季煌 2 热交换器 2015.01 第一部分GB151-2014 1. 修改了标准名称,扩大了标准适用范围: 1.1 提出了热交换器的通用要求,也就是适用于其他结构型式热交换器。并对安装、使用等提出要求。 1.2 规定了其他结构型式的热交换器所依据的标准。 2. 范围: GB151-201X《热交换器》规定公称直径范围(DN≤4000mm,原为2600mm)、公称压力(PN≤35MPa)及压力和直径乘积范围(PN×DN≤2.7×104,原为1.75×104)。并且管板计算公式推导过程的许多简化假定不符合。也给制造带来困难。TEMA 控制壳体壁厚 3〞(76mm)、双头螺柱最大直径为4〞(102mm)。 3.术语和定义 3.1 公称直径DN 3.1.1 卷制、锻制、圆筒 以圆筒内直径(mm)作为换热器的公称直径。 3.1.2 钢管制圆筒 以钢管外径(mm)作为换热器的公称直径。 3.2 公称长度 LN 以换热管的长度(m)作为换热器的公称长度,换热管为直管时,取直管长度;换热管为U 形管时,取 U形管的直管段长度。 3.3 换热面积A 3.3.1 计算换热面积 换热面积是以换热管外径为基准,以二管板内侧的换热管长度来计算换热面积,计算得到的管束外表面积(m2);对于U 形管换热器,一般不包括 U 形管弯管段的面积。当需要把 U 形弯管部分计入换热面积时,则应使U 形端的壳体进(出)口安装在 U 形管末端以外,以消除 U 形管末端流体停滞的换热损失。 3.3.2 公称换热面积 公称换热面积是将计算面积经圆整后的换热面积(m2),一般取整数。 4.工艺计算(新增加) 4.1 设计条件(用户或设计委托方应以正式书面形式向设计单位提出工艺设计条件),内容包含 4.1.1 操作数据:包括流量、气相分率、温度、压力、热负荷等; 4.1.2 物性数据:包括介质密度、比热、粘度、导热系数或介质组成等; 4.1.3 允许阻力降; 4.1.4 其他:包括操作弹性、工况、安装要求(几何参数、管口方位)等。 4.2 选型应考虑的因素 4.2.1 合理选择热交换器型式及基本参数,满足传热、安全可靠性及能效要求; 4.2.2 考虑经济性,合理选材; 4.2.3 满足热交换器安装、操作、维修等要求。 4.3 计算 热交换器工艺计算时应进行优化,提高换热效率,满足工艺设计条件要求。需要时管壳式热交换器还应考虑流体诱发振动。 5.设计参数 5.1 压力 5.1.1 压差设计 同时受管、壳程压力作用的元件,当能保证制造、开停工、及维修时都能达到按规定压差进行管、壳程同时升、降压和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