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集成已成为当前许多软件开发团队在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内侧重于保证代码质量的常见做法。在本系列文章中,Nicholas Whitehead 给您介绍Hudson ,一个现在非常流行的开源CI 服务器。他将告诉读者在您的应用开发环境下(实例中包含Windows XP+Tomcat6或Ubuntu Linux+JBoss AS )如何搭建一个Hudson服务器环境,还包含了Hudson中许多配置项的概述,和执行一个自动编译、测试、报告过程的示例。 持续集成(CI)是一种实践,旨在缓和和稳固软件的构建过程。CI 能够帮助您的开发团队应对如下挑战: 软件构建自动化 :使用CI,您只要按一下按钮,它会依照预先制定的时间表,或者响应某一特定事件,就开始进行一次构建过程。如果您想取出源码并生成构件,该过程也不会局限于某一特定IDE、电脑或者个人。 持续自动的构建检查 :CI 系统能够设定成持续地对新增或修改后签入的源代码执行构建,也就是说,当软件开发团队需要周期性的检查新增或修改后的代码时,CI 系统会不断要求确认这些新代码是否破坏了原有软件的成功构建。这减少了开发者们在手动检查彼此相互依存的代码中变化情况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说直接一点也是钱啊,呵呵)。 持续自动的构建测试 :这个是构建检查的扩展部分,这个过程将确保当新增或修改代码时不会导致预先制定的一套测试方案在构建构件后失败。构建测试和构建检查一样,失败都会触发通知(Email,RSS 等等)给相关的当事人,告知对方一次构建或者一些测试失败了。 构件生成后续过程的自动化 :一旦自动化检查和测试的构建已经完成,一个软件构件的构建周期中可能也需要一些额外的任务,诸如生成文档、打包软件、部署构件到一个运行环境或者软件仓库。只有这样,构件才能更迅速地提供给用户使用。 实现一个CI 服务器你需要的最低要求是,一个易获取的源代码仓库(包含源代码),一套构建脚本和流程和一系列围绕构件构建的可执行测试。图1 概括了CI 系统的基本结构。 图1. CI系统的基本结构 该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将按如下顺序来发挥作用: 1. 开发者检查新增和修改到源代码仓库后的代码。 2. CI 服务器会为每一个项目创建了一个单独的工作区。当预设或请求一次新的构建时,它将把源代码仓库的源码存放到对应的工作区,在哪里构建就执行到哪个目录下。 3. CI 服务器会在新近创建或者更新的工作区内执行构建过程。 4. 一旦构建完成,CI 服务器就会在一个新的构件中选择性地执行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