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Jitter寻根溯源

Jitter寻根溯源_第1页
Jitter寻根溯源_第2页
Jitter寻根溯源_第3页
Jitter 寻根溯源 -译自《Finding Sources of Jitter with Real-Time Jitter Analysis》 Agilent Application Note 1448-2 邵 鹏 IBM 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2009 年 前言: 工作于高速设计领域十年有余,工作的时间越长,觉得要学习的东西就越多。这十年间,从PCI 到PCIExpress2.0,USB 到USB3.0,SDRAM到DDR3,从几十MHz 的并行总线到6.25GHz,甚至12GHz 的高速差分连接,新的总线、接口形式层出不穷。尤其在高速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相应的测试仪器和测试手段也不断推陈出新,测试的项目和仪器功能也越来越单一化和专项化。这就需要我们在高速系统设计中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不论是在设计还是测试过程中始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系统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和相关因素有比较清晰的分析脉络。 抖动(Jitter )对高速系统的性能影响越来越大。在众多的介绍抖动测量的技术文章中,译者认为这篇文章结构清晰流畅,内容详实完整,对于设计工作有比较大的指导价值,推荐给各位同行。本文原文为英文版本,译者初次阅读时感觉比较吃力,所以于工作闲暇之余,将之翻译成中文,抛砖给各位同行,希望能节省一些您的时间。不过,如果读者有能力,还是推荐读原文,以免在我的翻译(包括非正规的术语,笔误等)误导您。因为这毕竟不是正规出版物,仅仅是出于个人爱好,用于技术交流之用。 本文从抖动的外在表现形式出发,结合仪器的使用,着重于对抖动的来源进行分析和测量,并没有过多介绍抖动内在物理参数的数学理论分析,对于这部分内容,可以参照本文的姊妹篇《Measuring Jitter in Digital Systems-AN1448-1》。由于时间的关系,先翻译姊妹篇的后一篇,也是因为这篇文章具有更强的实际指导意义,如果大家反映比较好,随后再翻译第一篇。 声明: 本译文译自Agilent 科技公司的应用文档。本译文仅从技术交流的目的出发,不用于任何出版等商业目的。如果 Agilent 公司认为此行为影响到该公司的商业利益,请联系本人解决,谢谢。 Email: Shaopeng@cn.ibm.com 随着数据速率的提高,抖动(Jitter)对系统的影响变得越来越重要,抖动余度的设计空间也越来越紧张。类似于误码率测试仪 BERT(BitErrorRatioTester)等测试仪器用来测量高速数字系统中全部抖动(以下简称 TJ)和眼图睁开的最坏情况,并依据工业标准给出符合性测试结果。另外,一些实时的仪器可以分辨随机性和确定性抖动成份,并以此来推测最坏情...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