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芣苢》《插秧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芣苢》《插秧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_第1页
1/6
《芣苢》《插秧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_第2页
2/6
《芣苢》《插秧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_第3页
3/6
《芣苢》《插秧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一、提问:为什么说两首诗是“回响在历史中的劳动之歌”呢? 答:这两首诗歌都是以“劳动” 为题材,展示了古代劳动者的风采。 思考:那么,这两首“劳动之歌”有何不同之处? 二、《芣苢》分析: 中国是个勤劳而智慧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关于劳动的美好诗句。从这些古诗中我们不仅体会到了劳动者的辛勤和不易,也读到了劳动带给人们的快乐和愉悦。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大量关于劳动的农事诗。 那时候,生产力十分低下。可在《诗经》中,我们读到的不是对辛苦劳作的报怨,而是充满了生活趣味、轻松快乐的心情及对劳动的赞美。 ①齐读《芣苢》这首诗,并注意红框内字的读音和意义: (1)掇(duō):拾取,伸长了手去采。 (2)捋(luō):顺着茎滑动成把地采取。 (3)袺(jié):一手提着衣襟兜着。 (4)襭(xié):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 ②提问:元代吴师道说:“此诗终篇言乐,不出一乐字,读之自见意思。”那么诗歌是如何将这种快乐传递给我们的? (1)首先想象:读完《芣苢》你的脑海之中呈现出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方玉润的《诗经原始》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 也就是说:春天阳光灿烂和风习习,芣苢在阳光下绿的亮眼,一群妇女欢欢喜喜地采着芣苢,还唱着那“采采芣苢”之歌,这是一幅多么和乐的画面。 (2)重章叠句,循环往复手法的运用: 我们常说:“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是为了什么? 答:强调、突出一件事物的重要性。 那我们再来看看《芣苢》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这首诗中,除了课件上标绿的这几个字,其他的再无变化之处,这是为了什么呢? 答:突出了采摘带来的快乐,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 (3)刚刚我们提到,这首诗除了六个动词的变换,其他的地方都没有变化。在一大片没有变化的词句之中,这几个变化的动词显得格外扎眼。那么,这首诗中,变化的这几个词有什么用意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芣苢》中,都有哪些变化的动词? 分别是:采→有→掇→捋→袺→襭 我们来看看,根据翻译,前两个动词是“采、取得”的意思,就好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一天一群小伙伴邀约一起去捡田螺,在正式开始之前发出的感叹:“我们要去捡田螺啦!” 后四个动词,便生动表达出了主人公在采芣苢的时候,采得的芣苢从无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芣苢》《插秧歌》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