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垃圾特征及处理模式研究[摘要]结合我国东北地区农村生活垃圾的产量及组成现状,阐述了该区域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的基础设施不完备、处理技术不成熟等问题,系统分析了东北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技术,针对东北地区气候特征及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分类收集、分类处理等管理措施和技术对策,为东北地区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提供理论参考。[关键词]东北地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农村生活垃圾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生产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提高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问题,严重阻碍我国建设“美丽乡村”的进程。据调查,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约3亿吨,其中东北地区年产生量约180万吨[1]。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管理措施不到位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大部分生活垃圾没有经过妥善处理,而是随意堆弃或简单填埋。“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目标,即到20XX年全国90%以上行政村的生活垃圾要得到有效治理。目前,在南方沿海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已实现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处理模式,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但是针对东北地区的农村生活垃圾问题,缺乏相应的治理技术和思路。本研究针对东北地区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和方法,以期为东北地区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提供参考依据。1东北地区农村生活垃圾的特征1.1数量特征。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也不断增加。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率变化幅度很大,其中最大为XX省2.290kg/(人X8226;d),最小的为黑龙江0.310kg/(人X8226;d),按均值估算XX省是XX省的3倍。东北三省平均值为0.882kg/(人X8226;d),统计数据见表1所示[3]。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辽宁、吉林、XX省农村人口总数约为556万人,以东北三省农村每人日均生活垃圾量平均值为0.882kg,东北地区农村生活垃圾年产生生活垃圾约179万吨。第1页共4页1.2组分特征。农村生活垃圾主要可分为4类[4]。(1)可回收利用垃圾;(2)无机垃圾;(3)有机垃圾;(4)有害垃圾。具体细分可以分为厨余类、纸类、橡塑类、纺织类、竹木类、灰土类、砖瓦陶瓷类、玻璃类、金属类、其他类、混合类等。对比东北地区与全国农村生活垃圾组分可以发现,全国总体主要以厨余为主,占垃圾总量的43.6%,其次是灰土,占垃圾总量的23.5%,而东北地区主要以灰土为主,占垃圾总量的49.1%,其次是厨余,占垃圾总量的29.6%,其他组分含量相当[5]。2东北地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存在的制约条件(1)东北地区农村生活垃圾产量大、组成复杂,且随着农村发展产量不断增加,成分日趋多样化。同时该地区村庄分布广、间隔远,导致生活垃圾产生源分散,收运难度大。目前东北大部分地区垃圾的管理仅停留在末端治理,前端收集和分类工作远未到位。(2)由于东北地区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目前的垃圾处理技术在该地区不宜于直接大规模应用。东北冬季废弃的生活垃圾在低温下很容易堆积冻成一体,导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及处理难度相对增加。(3)东北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部分农村没有垃圾处理3东北地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东北地区可采用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卫生填埋、焚烧处理、生物处理等技术[7]。卫生填埋处理操作简单,易于管理,设备与后期技术投资较小,但是侵占大量土地,垃圾处理后的资源利用率较低;焚烧处理设备占地小、垃圾处理减容率高、最终产物稳定,而需要投入与运行资金较多,对于大气环境有较大污染;生物处理是相对环境友好的处理技术且产品资源利用率很可观,但其技术复杂、投入运行时间长等缺点不容忽视,同时由于东北寒冷的气候条件制约,生物处理实施相对困难。可回收利用垃圾主要包括废纸类、橡胶塑料、金属类、玻璃类等,可经过分选分类后通过废物回收或送往废品回收站实现废物资源化循环,废纸类和橡胶塑料类垃圾若不利于回收利用则可收集后和竹木类垃圾一起用于焚烧供热。无机第2页共4页垃圾中的砖瓦陶瓷等建筑垃圾和灰土炉渣等可作为村庄就近的铺路或垫坑的填充物。有害垃圾定期运送至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