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性霉素B 脂质体 【临床应用】 1. 适用于敏感真菌所致全身性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包括隐球菌性脑膜炎、念珠菌病、球孢子菌病播散性脑膜炎或慢性球孢子菌病等。 2. 适用于治疗组织胞浆病、曲霉病皮炎芽生菌病和内脏利什曼原虫病等。 3. 适用于对普通两性霉素B 无效或产生毒副反应的真菌感染患者。 【药理】 ·作用机制 两性霉素B 脂质体的有效成分为两性霉素B 。两性霉素B 属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真菌细胞膜上的固醇(主要为麦角固醇)结合,使膜通透性增加,细胞内重要物质(如钾离子、核苷酸和氨基酸等)外漏,导致真菌细胞死亡。 两性霉素B 脂质体目前主要有三种剂型:(1)两性霉素B 脂质复合体(用脂质体和两性霉素B 交织而成)。(2)两性霉素B 脂质体(用脂质体和两性霉素B 交织而成)。(3)两性霉素B 胶质分散体(用硫酸胆固醇与等量的两性霉素B 混合包裹而成)。这些脂类制剂在体内多分布于网状内皮组织(如肝、脾和肺组织)中,减少了药物在肾组织中的分布,从而降低了两性霉素B 的肾毒性。此外,血肌酸酐值升高低钾血症亦少见,与静脉滴注有关的毒性反应也明显低于两性霉素B 。因此,两性霉素B 脂质体既保留了两性霉素B 的高度抗菌活性,又降低了其毒性。 ·抗菌谱 本药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酵母菌、曲霉菌、求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皮炎芽生菌、巴西芽生菌、孢子丝菌等有良好抗菌作用;但对细菌、立克次体和病毒等无活性。部分曲菌属对本药耐药;皮肤和毛癣菌则大多耐药。 药动学 本药静脉给药后大部分分布于网状内皮组织,其中在肝、脾和肺组织中浓度最高,在身组织内浓度较低。在肾组织内浓度较低。药物分布半衰期约为 1 小时,品均消除半衰期 7-10 小时,机体总清除率约为 20ml/min。药物具体的代谢途径尚不清楚。 【注意事项】 1. 禁忌症 (1)对两性霉素 B 过敏者。(2)严重肝病患者。 2. 慎用 (1)电解质紊乱者。(2)肝病患者。(3)肾功能损害者。 3. 药物对儿童的影响 10 岁以下儿童使用本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 4. 药物对老人的影响 由于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引起半衰期延长,长期使用可有一定肾毒性,因此应密切监测肌酐清除率,根据肌酐清除率进行调整剂量。 5. 药物对妊娠的影响 孕妇用药尚缺乏足够的对照研究资料,应权衡利弊后使用;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对本药的妊娠安全性分级为 B 级。 6. 药物对哺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