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睡眠养生 目的:睡眠养生历史悠久,但阐述角度不同且多为零散片语,故今立足中医理论,整理睡眠养生相关论述,并结合现代研究,总结归纳构成中医睡眠养生理论体系,以丰富和促进中医养生理论发展,指导不同人群进行健康保健的实践。 方法:本研究所采用经典原文研读与理论研究、逻辑整理与系统归纳的方法,从《黄帝内经》原文解读入手,结合历代医家的养生理论与方法,以及现代研究成果,进行理论研究。 结果: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归纳整理,从睡眠养生理论基础、构成要素、调摄方法等三个方面,初步形成了中医睡眠养生理论体系。研究表明:《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睡眠养生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营卫,五脏,经络;构成要素可概括为睡眠时间、姿势、方位、环境;睡眠调摄可有情志、饮食、按摩等多种方法。 结论:睡眠与养生密切相关,与中医理论相应和,本研究已初步构成中医睡眠养生理论体系,可更好的指导人们的养生实践,从而延缓衰老,延年益寿。因睡眠养生内容极其丰富,故有待于今后更深入地研究与充实、完善。 引 言 人们在选择如何睡眠时有一定的生物学规律,大多数人都会根据自身喜好选择自认为舒服的方式方法,但是如同选择食物一样,不能因为喜欢吃某物就一味的吃或者在某些情况下不适合吃还硬吃,应该在科学指导下,合理膳食,平衡营养,那么良好的睡眠习惯也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有科学的指导,经过很长时间的实践才能形成。 所谓中医睡眠养生,即立足中医理论,采用科学合理的睡眠方法和措施,消除身体疲劳,促使身体组织生长发育和自我修复,让觉醒时精力充沛,以期防病健体,延年益寿。 宇宙万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动而不息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动和静主要是反映宇宙万物的变动性和恒常性, 在古代哲学中也用以说明事物运动变化过程的客观必然性和偶然性。睡眠就体现了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动静结合的整体和谐思想。睡眠,古人称为“眠食”。清〃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吾人养生亦以时,扰之以半,静之以半,扰则行起坐立,而静则睡也。如其劳我以经营,而不逸我以寝处,则岌岌乎殆哉!其年也,不堪指屈矣。若是则养生之诀,当以善睡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壮筋。如其不信,试以无疾之人,与有疾之人合而验之。人本无疾而劳之以夜,使累夕不得安眠,则眼眶渐落而精气日颓,虽未即病,而病之情形出矣。” 睡眠虽是一种生理本能,但并非人人都能睡得好。养生学家通常认为,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