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以生为本——高中生物中的心理学

以生为本——高中生物中的心理学_第1页
1/7
以生为本——高中生物中的心理学_第2页
2/7
以生为本——高中生物中的心理学_第3页
3/7
以生为本——高中生物中的心理学 天津市南开中学 生物学科 尤智杰 1 以生为本——高中生物中的心理学 内容提要:自 1991年汪古逊教授到 1999年郑春和特级教师,我国生物学教育专家均对生物学教育目标提出相应的理论,其目标内容基本为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三个部分,笔者根据自己理解将三大领域领会为智力教育与非智力教育,并依照其特点针对性使用心理学知识与方法进行实践,旨在努力提高生物学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与时效性。 心理学是教育科学的基础理论之一,也是生物学学科教育的科学理论之一。在生物学科的教学过程中,运用心理学理论解释其中发展规律,并利用规律指导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获得高质量学习成果,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是笔者多年来教学的追求所在。 一、智力教育 我们将针对于智力因素的教育称为智力教育。智力因素是指体现人智慧水平的诸心理因素,它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在智慧活动中直接参与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智慧活动的基础[1]。 (一)对于强调记忆性的知识,我们用以下方法提高学生识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调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记忆的关键不在于储存了多少信息而在于能够提取多少信息。”贮存在长时记忆中的生物学知识必须 2 提取到短时记忆中才能参与新知识的组织同化,促进问题的解决。原来的知识被调用越多,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就越灵活。我们可以利用挂图、板书、多媒体、情景构造等多种途径构成信息提取的通道。例如北京奥运会中的菲尔普斯之所以能够创造“八金”这样的奇迹与他的体质有着密切的关系。菲尔普斯体内乳酸含量明显偏少,意味着同一场比赛后,他只要休息 20分钟就能恢复别人休息 1小时才能恢复的能量,我们就可以使用这些实时信息与细胞呼吸中无氧呼吸和乳酸代谢相联系,唤起学生的兴趣进行有意识记忆。 2.根据金斯利(1957)的“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被识记的生物学教材首尾部分比中间部分更容易记忆和回忆,遗忘较少,我们将容易忘记的知识点安排于一节课的前15分钟和后 10分钟,并在后 10分钟内重复讲课的重点内容,常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过度学习效应,过度学习效应由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H·艾宾浩斯提出,意为在学习中刚好达到完全正确反映时(100%学习),再巩固强化的学习。该方法尤其适用于比较重要且比较复杂的学习内容,在学生已达到理解记忆的基础上再追加 40%-50%的时间进行强化学习。尽管会在前期落后于100%...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以生为本——高中生物中的心理学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