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的道德和修养 【出版者序】 2009年,金融危机发生后,温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曾说道,“道德缺失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深层次原因。一些人见利忘义,损害公众利益,丧失了道德底线”。 人才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什么是真正的人才呢?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大学》上说:“有德此有人。”意思是说,有德才能称得上是人,“人才”首先是一个有德的人。企业要发展,必需要用有德的人。因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如果企业没有有德的人,纵使是百年基业,也能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例如拥有二百年历史的著名老店——巴林银行,就是毁在一个期货操作员的手里。全球第七大集团——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也是源于两个主管挪用公款。 许许多多的企业、事业单位,现在总难免长有一批“蛀虫”,每年由此给企业和社会造成的经济与信义损失,难以估量。 有人说这是制度存在漏洞,这我们不能否认。但制度漏洞不过是此类事件发生的条件而已。更深一层的原因是:所用人才的品行操守没有伦理道德的规范! 因此,一个企业要长远的发展,必须要以提高企业所有人的道德素质作为基础,否则,健康、永续的经营就很难实现。 道德二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什么是道?什么是德?对一个企业人来说,什么是一个企业人应有的道德和修养?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弄清楚的首要问题。 什么是“道”?“道”的本义是指我们所应遵循的“道路”,展开来讲,道就是自然之道,就是宇宙人生的规律,只有按照规律行事,才是人生幸福美满的保证。如果不按“道”来行事,就一定会遭遇很多阻碍,因为违背自然,一定是行不通的。 什么是“德”?“德”就是按照宇宙人生的规律来行事,我们能顺乎自然、将自然的法则落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是“德”。 对一个企业人来说,“道”就是我们应该遵循的规律,企业的发展不仅要遵循经济规律,更重要的是要遵循道德规律,正如《大学》上所言,“德者,本也,财者,末也”。不骗人、不撒谎、不偷奸耍滑、不占他人便宜、不贪污、不拿回扣、认真工作、勤奋努力、为客户付出、视信誉为生命。这些看似简单的词汇,里面正包含着一个企业人的成功大道。按照这些道来行事,我们就是一个真正有“德”的企业人。 在“办公室政治”成为很多职场人士热议话题的今天,讲求道德和仁义,似乎是一个不合时宜的话题。甚至,在小部分人眼中,讲求道义是傻瓜才会干的“吃亏”的事情。但是,以下也是我们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