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进万家”大会发言稿 家访进万户情谊传万家 ---------汪静文家访心得体会 “家访进万户”活动的深入开展如一缕春风吹进千家万户。家访是沟通教师、孩子和家长心灵的桥梁,通过家访可以让孩子和家长都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牵挂和关心,寄予的厚望。特别是平时我们关注不够的学生,更是让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欣慰的感觉:原来自己也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教师的心中也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还是注视和关心着自己。 为响应这次活动,我针对班级部分学生的特点和家庭特征,制定了详细的家访计划之后,就着手开始了我的家访之路。 因为时间关系,此次我家访目的地是 XX 县区内的一个后进生家庭。因为已经提前通知学生当天要进行家访,所以很顺利的见到了我的家访对象—汤之怡的母亲。家长对教师的家访表示了极大的热情,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对老师的感谢之情,她说这样的家访活动太需要了,他们也想与教师见面,但苦于机会不多,现在老师能上门家访,可以与老师面对面交谈,一则可以了解自己的子女的学习情况,二则可以发现儿女的另一面。由于时间有限,我重点针对事先设计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询问,一番谈话之后,我再次体会到了这次家访的必要和及时,同时也看到了老师和家长在学生个体成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感慨也随之而来。 一、在家访中,家长反映的最多的就是与孩子的沟通很难,家长们反映孩子的语言辩解能力超过了他们,经常让他们无所适从。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一,现在的孩子独立性很强,意识形态正在发生变化,又不愿意跟父母多交流,父母与孩子之间有隔膜;其二,因为家长总是把分数作为话题的主题,家长有心要帮助孩子学习,但是苦于自己知识能力有限,并不能为孩子作出直接的指导,只能一次次重复相同的几句话,久而久之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而对于孩子的惰性表现,他们也显得有点无奈。在走访的这位学生家长当中这个问题凸显严重。 二、学生在家中学习效率有限。在学校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的学习,让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而巩固提高的要求却一下子难以做到,需要学生在课后完成,而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就显得很重要(我家访的对象汤之怡是一名走读生)。家访过程中家长说的最多的就是学生一回到家就是看电视,学生对家长一次又一次提醒也觉得很烦。于是在家访过程中我们与学生也进行了沟通,告诉他应该怎样在上课时和老师积极配合,提高学习效率。这不但感染了学生,而且更端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