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草莓 1.jpg图片:草莓.jpg简介病原尖镰抱菌草莓专化型 FusariumoxysporumSchl.f.sp.fragariaeWinksetWillam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详细资料为害症状多在苗期或开花至收获期发病。发病初期心叶变黄绿或黄色,有的卷缩或产生畸形叶,引起病株叶片失去光泽,植株生长衰弱,在 3 片小叶中往往有 1〜2 片畸形或小叶化,且多发生在一侧。老叶呈紫红色萎蔫,后叶片枯黄至全株枯死。剖开根冠,可见叶柄、果梗维管束变成褐色至黑褐色。根部变褐后纵剖镜检可见很长的菌丝。侵染循环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垣抱子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未腐熟的带菌肥料及种子上越冬。病土和病肥中存活的病原菌,成为第 2 年主要初侵染源。病原菌在病株分苗时进行传播蔓延。病原菌从根部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在根茎维管束内生长发育,通过堵塞维管束和分泌毒素,破坏植株正常输导机能而引起萎蔫。发生因素发病温限 18〜32°C,最适温度 30〜32°C。连作,土质粘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温低,耕作粗放,土壤过酸,施肥不足,偏施氮肥,施用未腐熟肥料,均能引起植株根系发育不良,都会使病害加重。土温 15°C 以下不发病,高于 22C 病情加重。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从无病田分苗,栽植无病苗;栽培草莓田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 年以上轮作,最好能与水稻等水生作物轮作,效果更好;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或深埋,病穴施用生石灰消毒。(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 20%五氯硝基苯可湿性粉剂 600〜700倍液,14%络氨铜 200-300 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喷淋茎基部。每隔15 天左右防治 1 次,共防 5〜6 次。草莓根腐病!!!图片:早莓根腐病 1.jpg简介病原草莓疫霉 PhytophthorafragariaeHickman,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详细资料为害症状主要危害根部,常见有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急性型多在春夏两季发生,雨后叶尖突然萎凋,不久呈青枯状,引起全株迅速枯死。慢性型定植后至冬初均可发生,从下部叶开始,叶缘变成红褐色,逐渐向上凋萎,以至枯死。根的中心柱呈红色。定植后在新生的不定根上症状最明显,发病初期不定根的中间部位表皮坏死,形成 1〜5 毫米长红褐色至黑褐色梭形长斑,病部不凹陷,病健交界明显,严重时病根木质部及髓坏死褐变,整条根干枯,地上部叶片变黄或萎蔫,最后全株枯死。侵染循环草莓疫霉以卵抱子在地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夏。卵抱子在土壤中可存活多年,条件适应时即萌发形成抱子囊,释放出游动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