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古龙中心校 闫贵峰 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最终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能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明确提出目标之一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根本性的变革呢?我在实际的课改实验中有如下感悟: 一、传统学习方式---让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传统的学习方式主要表现为:学生以接受学习、死记硬背、重复机械训练为主,教师信奉“时间+汗 水 ”,究其 根源 ,造成这 种 学习方式的原 因主要有: 1 、传统的教学观 将 教学定位 为教师教学生学,使 学生失 去 了活 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负 责 教,学生负 责 学,教学成了教师对学生的“单 向 ”培养,一方面 ,以教为中心,学生围 绕 教转。这样 课堂 就变成了教师将 自己 拥 有的知识传授 给 学生,教学关系 成为:我讲 ,你 听 ; 我问,你 答 ; 我写 ,你 抄 ,我给 ,你 收。教师的教代替了学生的学。另一方面,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学的独立性、独立品格丧失了,教也走向了反面,最终成为遏制学的“力量”。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这样就只能产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2 、传统的学科本位观念,阻止了学生全力以赴地学习。 传统的基础教育过分关注学科,不管学生的需要,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教学过程不能成为学生道德提升和人格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是被窒息的人。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说:“我们建立了很合理、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粮食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 3 、几 千 年 的“封 建礼 教”和“师道尊 严 ”,使学生形 成了“逆来 顺 受”的不良 趋 向。 我们经 常 听 到 家长 教育自 己 的子 女 :“孩 子 ,你 在 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