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材简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内容包括:1 .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 .真分数与假分数。3 .分数的基本性质。4 .最大公因数与约分。5 .最小公倍数与通分。6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教学目标 1 、《课程标准》关于这一内容的具体目标: (1 )、进一步认识分数,探索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成分数)。 (2 )、会比较小数和分数的大小。 (3 )、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 (4 )、能找出 1 0 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5 )、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 、单元教学目标: (1 ).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 ).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注意,本册教材里最小公倍数和通分都只要求到会求两个数的。对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十不作要求的,教材中也予以了回避。 (5 ).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3 、教学重点: 能正确的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 4 、教学难点:①理解分数和除法的关系 ②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三、编排上与旧教材的不同与联系 体现如下: 1 .多侧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 从现实需要和数学需要两个方面突出分数的产生。 2 .把因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即:将公因数、最大公因数与约分编为一节;同样,将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编为一节。在以往的教材中,我们知道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概念是由数的整除引入,紧接着单元内一个概念紧跟一个概念,给学生的理解带来负担,而本教材这样的调整,分散了教学的难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的迁移,最大公因数的应在于约分中,最小公倍数的应用在于通分中,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认识的螺旋上升。 3 、“分解质因数” 和“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不作为正式教学内容,而只作为一个补充知识,安排在“你知道吗?”中介绍。 六、教学建议 本单元建议 2 0 课时左右。 分数的意义的教学 本节教材由分数的产生、分数的意义、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