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农业质量年行动方案 甘肃农业概况 甘肃属西部内陆省份,地处黄河上游黄土高原、XX 省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地区,是我国农业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渭河流域曾是黄河中上游地区古代农业文明的发祥地,横贯全省的古丝绸之路是我国东西方文化技术交流的通道。共有 14 个地、州、市,86 个县、市、区,总人口约 2500 万人,其中农村人口约 2000 万人。全省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复杂多样,资源比较丰富,属温带季风性气候。总土地面积 45.44 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七位,大体是“三山三草二沙一林一分田”,其中耕地5200 万亩。全省干旱缺雨,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资源丰富。1998 年全省粮食总产量 87 亿公斤,农业增加值 206.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1400 元。按经济发育程度,全省大体分为河西及沿黄灌溉农业区、中部干旱缺粮区、陇东粮食基本自给区三大块。河西及沿黄灌溉区经济比较发达,农业基础条件好,科技和单产水平高,大部分地方基本实现了小康,农产品总量充足,商品率较高,目前正率先向市场农业迈进,特别是河西走廊光热水土资源丰富,制种条件好,是全国重要的玉米杂交种、瓜菜制种基地之一。中部地区基础条件较差,受干旱的制约大,目前的主要矛盾是解决农产品的区域自给问题。陇东曾是我省的产粮大区,素有“陇东粮仓”之美誉,土地肥沃,是发展旱作农业、生态农业和多种经营的重点地区之一。全省常年粮食播种面积 4300 万亩以上,经济作物 750 万亩左右,其它作物 500 万亩左右。小麦、玉米、洋芋是我省三大粮食作物,面积约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 76%。近年来,优质专用型小麦、高油玉米、双低油菜、加工型马铃薯、酿酒葡萄等优质专用农产品生产呈方兴未艾发展之势。目前,全省粮食已基本实现了自给,人均占有量 345 公斤。河西及沿黄灌区已有 22 个县(市、区)、197 个乡(镇)、406 万农民基本实现了小康。建成了河西走廊、沿黄灌区、泾河流域、渭河流域及徽成盆地五大蔬菜生产基地和 9 万亩日光温室及 18 万亩塑料大棚,已成为全国“西菜东调”的重要基地和西北冬春淡季蔬菜供应中心,年蔬菜外销量已达 80 多万吨。生产出了一大批名优新特农产品,如河西的啤酒大麦、啤酒花,民乐苹果梨,民勤黑瓜籽,兰州百合,陇东小杂粮、梨枣、黄花菜,天水花牛苹果,中部的蚕豆、豌豆、扁豆、脱毒洋芋、早酥梨,陇南的中药材、食用菌、蚕桑等已在国内外市场上久负盛名。首创了地膜小麦穴播技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