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幼儿入园焦虑 所谓分离焦虑是指幼儿与自己的亲人分离形成的烦躁、忧伤、紧张、恐慌、不安等情绪。分离焦虑是幼儿入园适应的最大障碍。研究表明:幼儿对其亲人的依恋程度越高,因分离而产生的焦虑程度也就越严重。当孩子出现“分离性焦虑”时,家长要采取积极的态度,进行正面引导,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帮助孩子顺利渡过入园关。 一、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孩子入园焦虑同样会在家长身上发生。家长们往往表现为心神不宁:送孩子入园后恋恋不舍,总希望再抱一下、再望一眼;长时间在教室门口、窗口甚至幼儿园门外观看孩子,不愿离去;每天来园、离园时,长时间与教师交谈,了解孩子在园情况。有时为了让孩子在情感上得以安慰,就过分迁就或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等等。殊不知,父母的这种难舍难分、焦虑的神态、情绪正通过微妙的亲子互动传递给了孩子。我们曾遇到这样一个例子:孩子入园那天,全家先后有七人来探望孩子。看到家人,孩子高兴,可家人一走孩子便大哭不止,家长反复来看望,孩子就反复哭闹,哭闹后又呕吐。后来,老师几次三番做家长的工作:可说服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却不放心,忍不住要来看孩子。这样,反反复复多次后,家长每次送孩子,未到幼儿园门口,孩子就死死缠住家长。孩子上幼儿园也就成了“三天捕鱼,两天晒网”。结果,孩子的“入园分离性焦虑”持续了整整一个学期,后来还时有发生。因此,当孩子产生分离性焦虑时,家长一定要理智,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用自己的积极情感来感染孩子。同时,一定要坚持天天送孩子,停停送送反而增加了孩子重新适应的焦虑。 二、注意审度自己的言行 有人说,孩子诞生在父母的言行之中,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少数家长管不了孩子,就用幼儿园和老师来吓唬孩子:“再不好好吃,把你送给幼儿园的老师,让老师整整你”;“再哭,明天把你扔在幼儿园,不去接你”。家长这样做,只能让孩子觉得幼儿园和老师很可怕,某种程度上加重了孩子的思想负担,使他们对幼儿园产生恐惧。有时,家长为了避免孩子哭闹,对孩子说:“宝宝不哭,中午妈妈接你回家吃饭。”孩子信以为真,好不容易熬到吃饭的时候,却不见妈妈的踪影,于是,只能用哭闹来发泄心中的不满。因此,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孩子注重正面疏导和积极鼓励,尽可能帮助孩子达到最佳心理状态。让孩子感到:我已经长大了,所以我要上幼儿园;幼儿园里可以学到好多本领,和很多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是开心的事;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