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一种 DNA 病毒,属嗜肝 DNA 病毒科(hepadnavividae),是直径 42nm 的球形颗粒。又名 Dane 颗粒,有外壳和核心两部分。外壳厚 7-8nm,有表面抗原(HBsAg),核心直径 27nm,含有部分双链,部分单链的环状 DNA,DNA 聚合酶,核心抗原及 e 抗原。HBVDNA 的基因组约含 3200 个硷基对。长链的长度固定,有一缺口(nick)此处为 DAN 聚合酶;短链的长度不定。当 HVB 复制时,内源性 DNA 聚合酶修补短链,使之成为完整的双链结构,然后进行转录。HBVDNA 的长链有 4 个开放性读框(0RF),即 S 区、C 区、P 区和 X 区。S 区包括前 S1 前 S2 和 S 区基因,编码前 S1、前 S2 和 S 三种外壳蛋白;C 区以包括前 C 区,C 区基因编码 HBcAg 蛋白,前 C 区编码一个信号肽,在组装和分泌病毒颗粒以及在 HBeAg 的分泌中起重要作用;P 基因编码 DNA 聚合酶;X 基因的产物是 X 蛋白,其功能尚不清楚。HBVDNA 的短链不含开放读框,因此不能编码蛋白。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在显微镜的观察下可查见 3 种颗粒:①直径 22nm 的小球形颗粒;②管状颗粒,长约 100〜700nm,宽约 22nm:③ 直径为 42nm 的大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小球形颗粒及管状颗粒均为过剩的病毒外壳,含表面抗原,大球形颗粒即病毒颗粒,有实心与空心两种,空心颗粒缺乏核酸。HBV 在体外抵抗力很强,紫外线照射,加热 60°C4 小时及一般浓度的化学消毒剂(如苯酚,硫柳汞等)均不能使之灭活,在干燥或冰冻环境下能生存数月到数年,加热 60C 持续 10 小时,煮沸(100°C)20 分钟,高压蒸汽 122C10分钟或过氧乙酸(0.5%)分钟以上则可以灭活。黑猩猩及恒河猴是对 HBV 易感的实验动物。HBV 的组织培养尚未成功。HBV 的抗原复杂,其外壳中有表面抗原,核心成分中有核心抗原和 e 抗原,感染后可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抗体。1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一 HBs)HBsAg 存在于病毒颗粒的外壳以及小球形颗粒和管状颗粒。于感染后 2-12 周,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前,即可由血内测到,一般持续 4〜12 周,至恢复期消失,但感染持续者可长期存在。HBsAg 无感染性而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抗-HBs。在 HBsAg 自血中消失后不久或数星期或数月,可自血中测到抗一 HBs,抗 HBs 出现后其滴度逐渐上升,并可持续存在多年。抗-HBs 对同型感染具有保护作用。近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