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大地测量一、GNSS大地测量1.基准站选址要求:1)地质条件:站址基础坚实稳定,避开地质构造不稳定的区域,易于长期保存。2)观测环境:多路径效应大于200m;卫星高度角10°以上;远离电磁干扰区200m以上3)依托条件:建设用地、交通及可靠的供电4)站间距离:国家100~200公里,区域厘米级小于70km;城市不超过50km5)网形结构:站点的分布必须结合xx市形状,充分考虑网形结构的稳固和站点的均匀分布2.基准站2.基建工程完毕应提交哪些资料?1)基准站设计方案,包括整体式样、观测墩结构、观测室结构、管线、排水、安防等专项设计,施工方案、经费预算等。2)基准站基建工程报告,包括施工概括、经费使用、建筑结构图、竣工地形图等。3)测量标志保管书。3.系统数据中心的主要功能有哪些?①数据处理功能:接收来自各基准站的原始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质量分析②系统运行监控功能、③信息服务功能、④网络管理功能⑤用户管理功能:对用户进行登记、统一管理、用户验证和收费管理等4、述国家各等级大地控制网的布设目的和技术要求。《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GB22021-2008》国家一等大地控制网:由卫星定位连续运行基站组成,它是国家大地基准的骨干和主要支撑,以实现我国三维、动态的地心坐标系统,保证大地控制网点位三维地心坐标的精度和现势性。其精度指标如下:一等大地控制网点应均匀分布,覆盖我国国土。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宜布设在国家一等水准路线附近和国国家一等水准网的结点处。国家二等大地控制网:布测目的是实现对国家一、二等水准网的大尺度稳定性监测,结合精密水准测量、重力测量等技术,精化我国似大地水准面;为三、四等大地控制网和地方大地控制网的建立提供起始数据。二等大地控制网复测周期为5年,每次复测执行时间应不超过2年。其精度指标如下:三等大地控制网:布测目的是建立和维持省级(或区域)大地控制网,满足国家基本比例尺测图的基本需求。结合水准测量、重力测量技术,精化省级(或区域)似大地水准面。应尽可能布设在三、四等水准路线上。三等大地控制网应根据需要进行复测或更新。其精度指标如下:四等大地控制网:四等大地控制网是三等大地控制网的加密。其精度指标如下:技术设计-实地选点-建造觇标-埋设标石-外业观测-数据处理-质量检查-成果提交等环节二、GPS控制测量——必考题1、大地控制网的布设(重点)包括技术设计-实地选点-建造觇标-埋设标石-外业观测-数据处理-质量检查-成果提交等环节。建立GPS控制网工作流程可分:技术设计、选点和建立标志、仪器检校、野外观测、基线解算、成果检核、网平差、技术总结。技术设计:包括收集资料-现场查勘-图上设计-编写设计说明书等内容。提交成果:技术设计书、控制点成果(点之记、控制点网形)、外业观测手簿、观测数据处理成果、专业设计书、技术总结。2、GPS控制点点位选择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视野开阔,视场内障碍物的高度角不宜超过15°;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距离不小于200米,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其距离不得小于50米;附近不应有强烈反射卫星信号的物件(多路径);交通方便,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扩展和联测;地面基础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地点;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旧有控制点;选站时应尽可能使测站附近的小环境与周围的大环境保持一致。3、卫星误差及其改正:与卫星相关:卫星钟差、卫星星历误、差相对论效应、SA与传播途径相关以及与接收机有关的因素: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多路径效应、接收机钟差其它: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偏差、接收机和硬件造成的误差、GPS控制部分人为或计算机影响、数据处理软件影响4、提高GPS网可靠性的方法增加观测期数(增加独立基线数);保证一定的重复设站次数;保证每个测站至少与三条以上的基线相连(网形);在布网时要使网中所有最小异步环的变数不大于6条。5、提高GPS网精度的方法对网中距离较近的点一定要同步观测;在全面网之上布设框架网;网中所有最小异步环边数不大于6条引入地面观测值联合平差。增设长时间、多时段的基线向量;若要采用高程拟合的方法,则需在布网时,选定准点数量应尽可能多,且在网中均匀分布,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