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150 篇 126-130(附答案与译文)126 赛跑定案前秦①苻融为冀州牧②,有老姥③遇劫于路,唱贼。路人为逐擒之。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盖④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盖辨诬之术,唯博闻深察,不可欺惑,乃能精焉。苻融验走而得其实,可谓察之深而辨之明矣。(《晋书》)【注释】① 前秦:当时中原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晋朝末年氐族人建立。②冀州牧:冀州的行政长官。冀州,在今河北省一带。③姥:老妇人。④盖:连词,连接上句,表示推论原因,无实义,不能译为“大概”。【阅读训练】一、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词语解释有误的是()A 前秦苻融为冀州牧(担任)B 贼反诬路人(诬陷)C 乃俱送之(全,都)D 既而还入(还是)E 贼遂服罪(于是)F 乃能精焉(才)二、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① 有老姥遇劫于路②虽然,受地于先王B① 路人为逐擒之②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2/13C① 融见而笑曰②温故而知新D① 盖辨诬之术②朝廷之臣莫不畏王••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 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译文:② 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译文:四、苻融定案的根据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答:【参考答案】一、解释有误的是 D,回来。二、不同的是 A,①介词,在;②介词,从。B 介词,替。C 连词,表承接,然后。D 助词,的。三、①这(很)容易知道,可以让两个人一齐跑,先跑出凤阳门的不是强盗。②你是真正的强盗,为什么要诬陷别人呢?四、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擒,故知不善走者贼也。【参考译文】前秦的苻融担任冀州牧(时),有个老妇人在路上遇到了抢劫的,高喊有强盗。过路人为她追赶并捉住了抢劫的强盗。(可是,那)强盗反过来诬陷过路人是抢劫的强盗。当时天已经黑了,弄不清谁是真正的强盗,于是就把他们一同送到(官府)。苻融了解情况以后笑着说:“这(很)容易知道,可以让两个人一齐跑,先跑出凤阳门的不是强盗。”(二人先后跑出凤阳门,)不久(又)回到(衙门)。苻融板着脸问后跑出(凤阳门)的人说:“你是真正的强盗,为什么3/13要诬陷别人呢?”强盗终于低头认罪。因为强盗如果善于奔跑必然不会被(路人)捉住,所以(从此可以推断)不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