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建森林城市造林绿化指导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加快全市造林绿化进程,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任务目标全市20XX年计划新增造林绿化面积123300亩。其中道路绿化8283亩,城市绿化6009亩,水系绿化19958亩,荒山绿化78380亩(防护林50000亩,经济林28380亩),平原绿化7380亩(片林7080亩,林网折实300亩),镇村绿化3290亩。二、重点工程大力开展通道森林、城市森林、水系森林、山丘森林、平原森林和镇村森林等“六大森林体系”建设,大幅度增加造林绿化面积,全面提升景观绿化效果。(一)通道森林。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XX县区乡道公路两侧绿化为骨架,大力营造生态型防护林和生态型景观林,多树种配置,乔灌花结合,突出绿化特点,把通道两侧建成高标准的绿化林带、经济林带。对原有林带要查漏补缺,缺株断带的路段,要全面进行补栽,确保林带完整。按照“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优先、国道和省道优先、城际连接线优先和旅游道路优先”的“四优先”原则,突出抓好京台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店韩公路、206国道、公路“五纵”,公路、高速公路、台韩线“三横”道路绿化。“五纵三横”道路总长478.5公里,适宜建设林带长度279.9公里,需建设林带长度190公里,面积8362亩,其中改造、补植完善面积6358亩,新增面积2004亩。高速铁路两侧5公里范围内新建和完善农田林网面积8.4万亩。高速公路两侧各建设30米宽的林带,其中道路内侧为15米宽的景观林带,外侧为15米宽的经济林或者用材林带,20XX年的任务是秋季调整出土地,完成绿化规划设计。上述“五纵三横”除京台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外的其余5条道路在尽量少采伐现有树木的前提下,把有第1页共5页条件的路段改造为景观林带。(二)城市森林。城市森林要与城市建设布局有机结合,与城市园林、水体、城市基础设施相互协调,做到林水相依,林路相连,注重林木植被与建筑物在空间上的多层次立体配置。按照“市驻地优先、城市重要节点优先、重要生态功能区优先、大绿量优先”的原则,市里重点实施中心XX县区特别是XX县区范围内和其他区(市)XX县区三大类、33项绿化工程,总绿化面积5191.5亩。1.道路绿化工程14项,面积2407亩。XX县区6项;东部XX县区2项;其他区(市)6项。2.广场、公园绿化工程9项,绿化面积2784.5亩。XX县区5项;其他区(市)4项。3.城郊和XX县区重要节点绿化工程10项。(三)水系森林。在大型河道及其支流,干渠两侧,水库、湖泊周围和湿地公园,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建设一定宽度的防护林带。重点实施跨区(市)大型河道绿化补植和重要节点绿化提升工程10项,面积8602亩。(四)山丘森林。加快主要道路两侧可视山头荒山绿化和经济林基地建设。重点实施20个荒山造林面积超过1000亩、14个经济林造林面积超过1000亩的乡镇(街道)。抓好新城南部山区大环境绿化工程,实施好4处重点部位破损山体治理修复工程。(五)平原森林。按照“增行、缩网、补缺”的要求,以200—300亩的网格面积为标准,大力开展农田林网化建设。重点做好农业综合开发6个农田林网建设工程。(六)镇村森林。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改善村庄的生态环境为目标,采取生态、经济、景观、园林等多种模式,在农村和乡镇(街道)驻地分别建设围村林和围镇林,同时搞好“四旁”植树。全市年内计划8个乡镇(市3个,五区各1个)、150个村达到第2页共5页上述标准。积极开展农村每个家庭保有20棵树活动。三、建设标准(一)苗木标准。用材林苗木高度3.5米以上,胸径2.2厘米以上;经济林苗木高度1米以上,地径1厘米以上;山地防护林苗木,青石山全部采用高度1米以上的容器苗,砂石山全部采用高度0.8米以上的容器苗。(二)树种选择及造林密度。坚持以乡土树种为主和树种多样化原则。山区防护林以侧柏、黄栌等树种为主,密度220株/亩,山区防护林以松类、麻栎等树种为主,密度160株/亩。山坡地大力发展核桃、樱桃、大枣、石榴等特色经济林,密度为40-60株/亩。用材林树种密度为40-55株/亩。(三)林带宽度。县乡道路每侧林带宽度为5-10米,国道、省道每侧林带宽度为8-15米,高速公路每侧林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