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有理数的乘法(一)》 文章发表:bay bjfcu 发表日期:2005-03-11 阅读次数:113 有理数的乘法(一)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能积极参与探索学习活动,对探索的问题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材分析〗 本课时教学内容“有理数的乘法”是在“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水位的变化”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中,“有理数的乘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有理数加减的深入学习,又是有理数除法、有理数乘方的基础,在有理数运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有理数的乘法”从具体情境入手,把乘法看做连加,通过“议一议、猜一猜”,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通过这个探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贵阳九中初中部面向户口所属片区招生,学生都来自城区,但整体素质不高。学生在小学的学习基础较差,尤其是计算能力较差,经过七年级的学习,学习状况明显好转。前几节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及混合运算,学生已能熟练地进行加、减混合运算,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适当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在班级中已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探索与实践,班级里互相探讨、互相评价的气氛较浓。 〖教学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1.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 3 厘米,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 3 厘米……请你根据以上信息,提出一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发言,学生提出了“经过多少天水库的水满了?”“经过了多少天水库干了?”……) 2.老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然后选出一个问题:四天后甲、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各是多少?(学生能用语言回答出:甲水库水位上升了 12厘米,乙水库水位下降了 12 厘米) (二)引导学生解决提出的问题 老师提出问题:能不能用数学符号来表示这些变化量?怎样恰当地表示水位上升和水位下降?(学生经过启发,能得出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