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机箱常见风道设计

机箱常见风道设计_第1页
1/6
机箱常见风道设计_第2页
2/6
机箱常见风道设计_第3页
3/6
机箱常见风道设计 (2008-07-29 18:14:52) 标签:杂谈 分类:方法论 如果一个机箱没有合理的风道设计,任凭风扇的散热能力再强,也只能是在一堆“热气”中不断旋转,效果可想而知。风道是指空气在机箱内运动的轨迹。合理设计的机箱,必需要考虑冷风从哪里进入,热风从哪里散出,风的流向如何控制。 当然,可以打开机箱侧板,再配上一个小电扇对着机箱内部狂吹,但随之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大量灰尘进入机箱,日久天长容易损坏板卡等精密配件;配件产生的辐射会毫无阻挡的危害人体健康;机箱产生的隆隆噪音让人“震耳欲聋”。 设计合理的机箱风道能在风扇的帮助下形成有效的气流通道,冷风从一侧散热孔进入,在风扇的帮助下,从另外一侧的散热孔抽出,在流动的过程中带走热量。 TAC 标准,优 势 散热机箱 TAC 标准,这 里把 TAC 1.0 版 本 的风道效果与 TAC 1.1 版 本 进行 比 较 ,为 大家 讲 解 一下标准进步 带来的散热性 能提 升 。 图 1 TAC 1.0 标准风道示 意 图 图2 TAC 1.1 标准风道示意图 在TAC1.0 版中,Intel 的设计概念是通过加装直径约60mm 的可调节侧面板导风管,并使用80mm 机箱后侧排风扇来加强机箱内部空气对流,从而实现CPU 正上方空气“恒温”38度的散热效果。不过由于 CPU 的功耗提升的太快,这种设计目前只能满足 Intel 赛扬 D 档次中低档系统的散热需求。 之后Intel 对TAC 1.0 标准进行了微小的修改,使风道形成得更加合理,这就诞生了 TAC 1.1 标准。新版本将侧面板导风管增大到 80mm,机箱后侧排风扇增大到 92mm。此外还在显卡和扩展卡插槽之上新增了一个侧面板通风口,为高端显卡和外设提供额外的冷却“通道”。 主流机箱产品风道解析 图3 双程式互动散热通道 目前大多数机箱厂家采用前后双程式互动散热通道设计,具体为:外部低温空气由机箱前部进气散热风扇吸入进入机箱,经过南桥芯片,各种板卡,北桥芯片,最后到达CPU 附近。在经过CPU 散热器后,一部分空气从机箱后部的排气风扇抽出机箱,另外一部分从电源底部或后部进入电源,为电源散热后,再由电源风扇排出机箱。机箱风扇多使用80mm 乃至100mm规格以上的大风量、低转速风扇,避免了过大的噪音,实现了“绿色”散热。 图4 硬盘位下移能够增加空气对流 为了更顺利地对高速硬盘散热,有的厂商采用在三英寸驱动器架的前部安装附加进气风扇的方法,不但能够增加机箱内空气流量,还可以直...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机箱常见风道设计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