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实录卢龙三小李建荣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页教学目标:.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等活动,引领学生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通过变换、联想等方法深化和丰富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一、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收集素材引入。师:最近,老师学了一些计算的法术,今天有这么多老师跟我们一起上课,我给你们露一手,怎么样?(黑板上写出 X 口 X 口)你可以随意在□中填入相同的数,我马上就能说出得数。(找、个人,可让他们出的稍微难一些)有的同学用疑问的眼神看着我,老师算的对不对呀?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笔算了,用计算器检验一下(大屏幕展示手机计算器检验)。怎么样,想学老师的法术吗?那就看你们课上的表现了,看看谁能得到我的真传!用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收集相关联的算式。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师: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简单说说种树的过程吗?问题是什么?问题中参加劳动的同学都包括谁?求参加劳动的同学有多少人,就是求什么?可以怎么求(或你想怎么求)?如果先求每组挖坑和抬水的人数,需要把和怎么办?那现在我们就来试一试。生练习本上完成,找两个用不同方法解决的学生板书。生:(+)x师:能具体说说你这样列式的依据吗?生:先求出一组的人数在乘就是组的人数。生:x+xo师:这样列式又是怎样想的呢?生:X 算的是买个组挖坑的同学,x 算的是个组抬水的同学。师:咱们班学生果然出手不凡,一下就想出了两种方法。二、探索规律,全面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观察算式左右两边各自的特征。师:那现在两个算式我们可以用等号来连接。(板书,把两个算式再写一遍,用等号链接)师:画上等号不是我们学习的结束,恰恰是我们研究的开始,老师在寻思着,这两道算式结果是相等了,那算式之间究竟有没有什么联系呢?它们又是怎么变化的?让我们再轻声地读一下每一道等式,看看有什么发现?(生轻声读算式)预设:生:第一道有个,第二道有个生:第一道先算加法,第二道先算乘法。生:第一道等式左边是和的和与相乘,右边是和分别与相乘,再把两个乘积相加。(如果没有这样回答的,可提问第一道是谁跟谁相乘?第二道呢?不要浪费时间,没有想要的答案马上提问,如果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