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土搅拌桩法 第一节 概述 水泥土搅拌桩是一种用于加固饱和粘土地基的常用软基处理技术,他将水泥作为固化剂与软土在地基深处强制搅拌,由固化剂和软土产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一定强度的水泥加固体,从而提高地基土承载力和增大变形模量。水泥土搅拌桩从施工工艺上可分为湿法和干法两种。 一、湿法 湿法常称为浆喷搅拌法,将一定配比的水泥浆注人土中搅拌成桩,国内于1977年由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和交通部水运规划设计院研制,1978年生产出第一台深层搅拌机,并于1980年在上海宝山钢铁总厂软基加固中获得成功。该工艺利用水泥浆作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在加固深度内就地将软土和水泥浆充分拌和,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足够强度的水泥土的一种地基处理方法。 二、干法 干法常称为粉喷搅拌法,于1974年日本研制出另一类粉体搅拌桩即 DJM法,自 1983年铁四院应用该技术首先成功地用于铁路涵洞软土地基加固以来,经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和工程实践,国内粉体喷搅法已在港口、石油化工、市政和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得到大量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该工艺利用压缩空气通过固化材料供给机的特殊装置,携带着粉体固化材料,经过高压软管和搅拌轴输送到搅拌叶片的喷嘴喷出,借助搅拌叶片旋转,在叶片的背面产生空隙,安装在叶片背面的喷嘴将压缩空气连同粉体固化材料一起喷出,喷出的混合气体在空隙中压力急剧降低,促使固化材料就地粘附在旋转产生空隙的土中,旋转到半周,另一搅拌叶片把土与粉体固化材料搅拌混合在一起,与此同时,这只叶片背后的喷嘴将混合气体喷出,这样周而复始地搅拌、喷射、提升,与固化材料分离后的空气传递到搅拌轴的周围,上升到地面释放。 粉体喷射搅拌法(DJM工法)是深层搅拌加固技术的一种。1967年瑞典 BPA公司的Kjeld Paus先生提出了一种采用生石灰粉与原位软粘土搅拌形成石灰桩的软土加固法,即"石灰桩法"(Lime Columns Method),它标志着粉体喷射搅拌技术的问世。1971年瑞典的Linden-Alimat公司根据 Kjeld Paus 的研究成果,在现场用生石灰和软土搅拌制做了石灰桩,进行了第一次现场试验,1974年正式取得专利并进入工程实用阶段,开创了粉喷技术的新时代。 日本在1967年由运输部港湾技术研究所开始研究石灰搅拌施工机械,1974年开始在软土地基加固工程中应用,且在施工技术上超越瑞典。研制了两种施工机械,形成两种施工方法,一类是使用颗粒状生石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