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科波菲尔》导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并认识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生平及其代表作品。2. 通过《大卫•科波菲尔》这部作品的人物形象分析;借助精彩片段的赏析,体味狄更斯语言的独特魅力。3. 培养学生热爱名著的情怀。教学重点:通过作品简介和作品艺术魅力,体味狄更斯语言的独特魅力。教学难点:通过人物形象分析和片段赏析,领略作品的深刻含义。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所有的著作中,我最喜爱的是这一部。像许多偏爱的父母一样,在我内心的最深处,我有一个最宠爱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大卫•科波菲尔》。”——狄更斯在《大卫•科波菲尔》(1850)的序言中这样写道二、作者简介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是英国 19 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继莎士比亚之后对世界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小说家。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 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 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 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 14 部长篇小说,许多中、短篇小说和杂文、游记、戏剧、小品。狄更斯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三、作品简介本书是狄更斯最重要且耗费心血最多、篇幅最长的一部半自传体著作,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于 1849 至 1850 年间,分 20 个部分逐月发表。《大卫•科波菲尔》写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资本主义社会寻求出路的故事。孤儿大卫•科波菲尔经受了许多磨难,饱尝人生辛酸,在一些善良的人们多方救助下,经过不屈不挠的奋斗,终于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就和家庭的幸福。评论家认为,《大卫•科波菲尔》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的其他作品。曾被列夫•托尔斯泰誉为“一切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是最早传入中国的西欧古典名著之一。四、作品的艺术魅力:《大卫•科波菲尔》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它不以曲折生动的故事结构取胜,只是如实地、融和着浓厚的抒情气息去叙写生活。读这部作品,仿佛大卫•科波菲尔和我们促膝相对、娓娓而谈。就在一些日常的平凡事件的絮谈中,我们逐渐结识了作品中的人物,他们的命运牵肠挂肚地揪着我们的心。具体生动的世态风情,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显示了狄更斯描绘生活的天才。他特别擅长通过音容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