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小结第一阶段2014 年 12 月一 2015 年 1 月,调查研究阶段,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组成员查阅了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一是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历史和现状;二是为课题研究找到了理论依据。课题组对本校师生的信息素养及信息技术条件装备状况做了调研,说明我校具备开展课题研究的条件。一、研究现状在研究中,课题组成员查阅了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了解了关于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运用的研究现状。从世界范围来看,信息技术的核心计算机在每个国家具体的应用形式并不完全相同,这和各个国家的教育哲学、教育体制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直接相关。但是,共同的趋势是计算机越来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储存信息的工具。年代中期,计算机作为工具的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家庭计算机逐渐增多,软件开发发展迅速,一时间在各门课程中使用计算机辅助软件非常流行;年代,计算机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给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再加上人们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如何使用才更能达到促进教学的效果的思考,进一步提出了“整合”的概念,即把计算机和计算机教育整合到学生学的各门课程当中去,并提出要通过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解放学习者的重要思考。当然,要完全整合到各门学科当中去,而不是作为强加给教师和学生的一种负担,要解放学习者,解放教师,教师对计算机的掌握、教师的新信息技术的文化和意识是至关重要的。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中,泰勒提出著名的“泰勒原理”,他认为无论是周期很长的宏观课程,还是只有单个课时的微观课程,都包括目标、内容、过程和评价四个要素。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会对课程结构的各个要素发挥作用。泰勒详尽的列出了技术对课程结构各要素的影响以及各种常见的技术表现形式,这些对我们的研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我国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起步比较晚,不过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十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整合的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信息是共享的,是一个强大的信息资源库,学生可以上网快速地获取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