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_第1页
1/15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_第2页
2/15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_第3页
3/15
r.Ma)I■/.-■图 7—1 活塞式与捷径式第七章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第一节地下水的补给含水层或含水系统从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称作补给。补给研究包括补给来源、补给条件与补给量。地下水补给来源有天然与人工补给。天然补给包括大气降水、地表水、凝结水和来自其他含水层或含水系统的水;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下水补给有灌溉回归水、水库渗漏水,以及专门性的人工补给(利用钻孔)。一、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1)大气降水入渗机制松散沉积物中的降水入渗存在活塞式与捷径式两种(见图 7-1):活塞式下渗是入渗水的湿锋面整体向下推进,犹如活塞的运移如图 7-1渗(a)活塞式下渗;(b)捷径式与活塞式下渗的结合图 7—2 降水入渗过程中包气带水分分布曲线%—残留含水量严—饱和含水量活塞式下渗过程:a) 雨季之前(环)时,包气带水分分布曲线如图 7—2(a)环所示,近地表面水分出现亏缺。b) 雨季初期羽~切时,入渗的降水首先补充包气带水分分布曲线的亏缺部分,如图 7—2(aVi 和切所示。c) 随着降雨的继续,多余的入渗水分开始下渗,近地表面出现高含水量带,水分分布特征如图 7—2(b)时的状况;如果连续降雨高含水量带将向下推进,如果此时停止降雨,高含水量带的水分向下缓慢消散(如图 7—2(b)4 所示)。d) 停止降雨后,理想情况下,包气带水分向下运移最终趋于稳定,不下渗也无蒸发、蒸腾时,含水层获得补给,地下水水位抬升,此时均质土包气带水分分布如图 7—2(c)所示。活塞式下渗是在理想的均质土中室内试验得出的。实际上,从微观的角度看,并不存在均质土。尤其是粘性土,捷径式入渗往往十分普遍。捷径式入渗:当降雨强度较大,细小孔隙来不及吸收全部水量时,一部分雨水将沿着渗透性良好的大孔隙通道优先快速下渗,并沿下渗通道水分向细小孔隙扩散。存在比较连续的较强降雨时,下渗水通过大孔道的捷径优先到达地下水面。如图 7—1(b)所示。捷径式下渗与活塞式下渗比较,主要有两点不同:(a) 活塞式下渗是年龄较新的水推动其下的年龄较老的水,始终是老水先到达含水层;捷径式下渗时新水可以超前于老水先到达含水层;(b) 对于捷径式下渗,入渗水不必全部补充包气带水分亏缺,即可下渗补给含水层。通常情况下,砂砾质土中主要为活塞式下渗,而在粘性土中则活塞式与捷径式下渗同时发生。(2)影响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因素落到地面的降水,归根结底有三个去向:转化为地表径流,蒸发返回大气圈,下渗补给含水层,如图(7—4)。由...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