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读《一盏一盏的灯》有感 品读了吴非先生主编的《一盏一盏的灯》,感觉意犹未尽、深有同感。书中收录了老师与同学之间发生的六十个故事,这些故事犹如一部部微电影,有声有色、令人深思,我被这些故事感动,也从中获得启示。在先生撰写的代前言《那一盏盏亮着的灯》一文中,他说道:"一个同学在基础阶段可能会遇到许多个老师,你就是其中一盏灯:你亮一点,他就能走得远一点;假如你过于暗淡,他可能不得不徘徊。所以,老师们,让我们都亮一点吧!'吴非先生的话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作为一名老师肩头沉甸甸的责任。 这本书中列举了很多老师教同学活中细小的例子,有的是关怀自卑的孩子重获自信,有的是使迷途的孩子走上正道,有的让家庭变得更融洽一个个事例好像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看起来那么微缺乏道,不经意间就被我们忽视了,而正是这些老师到处留心,时时专心,用他们的爱之灯温和了同学的心,照亮了更多同学的路,影响了他们一辈子,使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更光明更平坦。在全部对老师的比方中,或许"灯'是最好的一个。生命需要照亮,这种照亮首先来自自我,来自理想,来自人性的本质力气。对于教育工作来说,这种照亮更具有真实而永久的意义。她对于我们自己,对于我们的同学,远比全部眼前可以争取到的功利都来得长远与宝贵。这"一盏一盏的灯',能点亮我们的记忆,点燃教育的灯芯,更能照亮同学将来的路。 "我想听你把话说完'这句话让我感受颇深,书中的老师拖堂一分钟为的是爱护一名学校生的自信,在个人的利益得失和同学的自尊自信之间选择了后者,她为我们呈现的是一种现代教育的文明。不拖堂,应当成为老师的好习惯。但当一个孩子正在努力组织语言、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的时候,下课的铃声响了,老师该怎么办?是立即打断孩子的发言,结束这节课的内容,还是坚持让孩子将要说的话说完?假如我们的老师都能像文中描述的那位老师一样,呵护我们孩子柔弱的自信,把孩子放在第一位,教育或许会简洁许多。 其实,只要我们多专心去了解同学,你会发觉,每个同学都是一本书,等待我们去阅读,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等待我们去书写。我愿自己也是一盏灯,照亮一个个孩子前行的路,我也愿自己是一缕阳光,温和每个孩子的心。但愿我就是这样的一盏灯,一盏能让孩子们走得更远、更踏实的明灯! 做为一名老师,必需为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在成长道路上点亮这盏荣耀而又神圣的灯。当他们遇到学习问题是,准时指导,当他们遇到烦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