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钓鱼的启示教材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4 年版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课 时:第一课时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观点,以及第三学段(5 ~ 6 年级)识字与写字要求: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阅读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让学生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练习诵读;师生沟通、生生沟通,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和作者的写作方法,全员全程共同参加教学。2。教材分析《钓鱼的启示》是人教版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作者 34 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亲去钓鱼,好不容易钓到一条大鲈鱼,此时离鲈鱼捕捞开放时间仅差两个小时,父亲竟让“我"把鲈鱼放回湖里。这件事情让终身受益.这是一篇适合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好教材. 3。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一些学习方法,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钓鱼的启示》情节性强,语言质朴,含义深刻,学生爱读,但不一定读得懂。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可以凭借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然后带领学生走出文本,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怎样处理利益和道德的关系。目标 1、通过自读、互读、老师范读的多种形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借助字典理解词意,小组沟通理解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从作者钓鱼的启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严格按道德标准来约束、法律规范自己的言行,做一个正直、守纪的人。评价任务1、个别读、分组读等形式练习朗读课文。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借助字典理解词意,小组沟通理解归纳课文主要内容。3、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我"的心理变化过程。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评价要点环节一阅读“单元导读”引入新课活动一 1、指名读单元导读,说说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在学习本组课文时有什么要求。 2、课文中描述了怎样一件事?(板书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