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期末考试试题 1一、推断题(下列说法对者在题前括号内打“√",错者打“X”,每小题 1 分,共 15 分)(√ )1、认知是指个体对感觉器官对感知的信息进行翻译、理解、推断、抽象的过程。(X )2、根据相互作用的观点,包括企业在内的组织冲突是弊大于利。(√ )3、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许多行为是从观察别人的行为中学习的,榜样的影响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核心。(√ )4、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所以一个人的性格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X )5、弗隆姆的期望理论是建立在组织内个体对自己的行为有“做”与“不做”的决定权基础之上的。(X )6、动机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向我们揭示出:一个人的外在表现与内在动机总是一致的.(√ )7、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能力是和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的全部过程中,因此它具有明显的针对性。(√ )8、员工对自己所在组织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身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称为组织认同感。(X )9、“内因是根据”,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将成功和失败都归因于内因才是客观有效的认识。(√ )10、心理契约的破坏会导致雇员责任的减少.与离职率成正相关,与信任、工作满意和留职意愿呈负相关。严重破坏时,雇员与组织之间的关系会变得更加具有交易性。(X )11、所有的任务型群体都是命令型群体。(X )12、群体凝聚力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凝聚力高的群体将比凝聚力低的群体更为有效.(√ )13、知识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以思想内容的形式为人所掌握;而技能是人们在理论与实践活动中运用的基本动作方式,是一种操作技术,以行为方式的形式为人所掌握。(√ )14、社会惰化效应说明了群体规模的增大是与个人绩效负相关的,代表的是一种协同效应。(√ )15、虚拟组织从组织外部寻找各种资源,来执行组织的一般职能,如生产、销售、技术开发等等,而把精力集中在自己最擅长的业务上.二、单项选择题(将每题最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内,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1、要讨论组织中人的外显行为的规律性,最为必须的理论基础是 ( )A、社会学 B、心理学 C、人类学 D、伦理学 2、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讨论组织中心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最先产生( )A、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 B、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C、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D、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3、在组织行为学中,把性格划分为理智型、情绪型、意志型和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