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与道德》教学设计《网络安全与道德》教学设计学科 信息技术 授课年级 七年级授课老师 章节名称:第二单元 第 8 课 网络安全与道德计划学时:1 课时一、教材分析:1、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第 8 课 网络文明与道德2、课程标准中的相关内容:(1)通过一些发生在网络上的真实事件,了解计算机网络所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以及我们所应实行的防范措施。(2)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法律规范自己的网络言行。3、本节的作用和意义:计算基网络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怎样去适应它?本节教学内容是为了教育青少年如何正确地使用网络,教给大家面对网络安全安全问题时所应实行什么样的措施,帮助大家构建正确的网络道德观。二、学生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作为未来信息活动的主体——中学生越来越多的依赖网络。学生对于网络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全面、深化。此时的中学生缺乏自控能力,很容易沉迷其中,受到危害。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充分认识到网络活动中存在的问题.2。掌握面对网络安全威胁应实行的措施。3。掌握网上道德法律规范标准及《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会推断自己信息行为的合法性和正确性。2.能对侵犯自己信息安全的行为做出有效抵制和防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加强自身的道德法律规范修养。2。培育自我防范意识和积极维护信息安全的意识。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在思考与讨论的过程中,实现信息安全道德意识与法律意识的养成。2、教学难点:如何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一名网络时代的好少年。教学环节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情境:自从地球这个大家庭有了互联网,人与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通讯也越来越便利,但是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比如今日我们要了解的网络安全问题! 看图、思考、回答问题,自然地进入本课的学习.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开始学习新课. 提出任务展开沟通活动一:观看视频,分组讨论:什么是网络安全与病毒老师讲述 展示并总结活动二:展示真实病毒实例,引出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依法开展网络生活。老师讲述 活动三:加强个人保护意识为正在使用的计算机安装安全软件。老师讲授 网络安全防范知识点。活动四: 完成网络安全小测验引出《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