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垂杨柳中学 学校 2024 年 11 月 21 日案例名称《背影》教学设计科目语文提供者教学对象高中课时1 课时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反映的是旧社会家庭亲人的关系的记叙性文章。教学本文,重点应放在特定环境下父子深情的特定表达方式;抓住本文独特的写人记事的朴实自然的语言,从中体会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结合时代背景了解作者和文章的写作背景知识。(知识和能力)2。体会作者怎样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平凡的细小的事情来叙事抒情。(过程和方法)3.体会本文表现的民族传统美德,解读父子间的深挚感情.(情感态度价值观)三、学习者特征均为外国留学生,所以重点要疏通文章字词句。体会作者所要表现的情感。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文分三课时讲授。第一课时主要是划分段落层次,分析贯串全文的线索,侧重完成第一个教学目的;第二课时则以重点语段、语句的体会为主要教学内容,侧重完成第二个教学目的.第三课时则就学生习作讲解写人叙事的写作方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味朴实的语言、平凡的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刻内涵。教学方法是讲述、引导、讨论相结合。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多媒体辅助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老师活动(理答)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1.老师导入。导语:1925 年,五四运动的热潮早已过去,20 多岁的朱自清在清华大学担任教授。艰巨的事业刚刚开始,风沙中的北京一片寂寞,秋风萧瑟里朱自清写下了这篇《背影》。上节课同学们听了全文的范读,了解了关于作者和写作背景的知识。同时着重分析了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这节课我们要分析4、5、6、7 几个自然段,重点学习作者叙事语言的内涵,体味父子间的深挚感情。学生进入课堂情景2、回忆上节课内容。问题 1:请同学介绍作者。2:请同学介绍写作背景。再听一遍前三段的范读。思考讨论三个问题.A:请找出本文的文眼(点题句子或词).B“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C“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 学生分组讨论,作答。3、学习新课,研读4、5、6 自然段。提出思考问题,请同学读朗读第四、五、六段。思路:沿着课文的顺序,挑出一些重点语句或语段,细细体会作者语言的特色,朴实无华的语言中如何饱含着深情.4、5 段主要是写父亲送别时的细心照顾,朗读时要求学生划出写父亲言行的语句。父亲浦口送别时对儿子的处处关怀,都是通过儿子的观察和感受来表现的,着重写了父亲的动作行为和语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