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的特点与教学策略外国语学院 汪潮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童话课文大约有 47 篇,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人物童话。如《去年的树》《卖火柴的小女孩》《两只狮子》《丑小鸭》《小白兔和小灰兔》等,这类童话主要是揭露黑暗,同情善良,歌颂勤奋勇敢的精神。一类是动植物童话。动植物童话又有两种:一种是通过一个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可以称为说理童话。如《棉花姑娘》《纸船和风筝》《七颗钻石》《小猴子下山》《巨人的花园》等。另一种是通过一个故事介绍一些自然科学知识,这种童话又叫科普童话。如《我是什么》《小壁虎借尾巴》《回声》等。童话指的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以符合儿童想象力的情节,实行拟人、夸、象征等表现方法编织而成的一种富于幻想色彩的故事。1.幻想是童话的核心和灵魂。2.表现方法:拟人、夸、象征3.想象的情节。4.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主题一、童话的基本特点1.艺术幻想。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是童话用以反映生活的特别艺术手段。幻想是制造想象的一种特别形式。艺术幻想是一种创作手段,是作家不满足于模仿现实的原来形态,而按自己的需要虚构形象的一种创作方法。作者利用幻想手段作折光的反射,借以寄予自己的情感和理想,表达对真、假、善、恶、美、丑的审美评价。幻想中的事物比真实情况下的更活跃,更富色彩。可以说,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幻想的典。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脑中就会出现出“小女孩手抓一把火柴,被活活冻死”的画面。而文中小女孩五次擦火柴出现的幻想就是制造想象。作者根据小女孩身边燃尽的火柴梗,展开了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先后看到了火炉、烤鹅、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小女孩的幻想充满着温暖、食物、欢乐和爱抚,最后跟着奶奶“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些都是借助想象虚构出来的,表现了穷人渴望摆脱黑暗,追求光明和幸福的强烈愿望。2.拟人、夸、象征。童话通过幻想把动植物和没有生命的物体拟人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会说话会思想会行动。一方面,这些主人公具有人的某种性格特征,另一方面,又具有它自身的在特性。例如《小猫钓鱼》,小猫天真活泼,顽皮好动,做事不专心的性格,和绝大多数儿童的性格有相似之处。同时,小猫爱吃鱼爱捉蜻蜓,又是猫这种动物的真实本性。这篇童话通过描写一只淘气的小猫,表达了做事不能三心两意的主题。童话常把动植物和无生物“人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