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思想品德教育策略分析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当代高校负担着为社会培育思想道德品质素养过硬和道德情操高尚的人才。学校体育教育的革新,已经从单纯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养,过渡到注重思想品德的培育。思想品德教育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比重,对促进学生的身心进展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老师要根据体育的特点,适当地融入思想品德教育。 一、体育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一)爱国主义教育。主要表现在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国家和增强民族自豪感。(二)集体主义教育。主要表现在培育学生热爱集体、增强集体观念,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相冲突时,要彻底贯彻以集体利益为先的思想。(三)文明道德教育。主要表现在学生要具备尊师重教,与同学友爱、诚实守信、严谨自律等良好道德品质。(四)意志品质教育。主要表现在学生在承受重大压力的情况下,也能临危不惧,面色坦然地处理问题。(五)团队合作意识教育。主要表现在学生能通过团体项目,学会合作精神,了解 1+1>2 的思想。 二、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策略 (一)讨论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实施一项策略之前,先要了解对象的特征,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实施方案,最后达到的效果也是最佳的。我国现在就读的是“90 后”的大学生,这批学生的思想和“80 后”努力踏实的性格是截然不同的。当代“90 后”的学生一贯被贴上突显自我、实现自我的个性标签,他们是比较向往自由的。再看社会背景的话,“90 后”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比较溺爱孩子,所以直接造成学生的心理素养和承受力达不到该年龄的高度。学生依旧存在着叛逆心理,张扬个性的元素,他们往往不易深刻体会社会的艰辛及为人处世的思想。他们还缺乏生活的磨炼,性格比较脆弱,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功利意识薄弱,容易被他人利用,从而进行犯罪活动。因此,高校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体育教育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养和承受力。(二)老师以身作则,在言行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教书育人,首先要以身作则。体育老师的素养决定着学生的体育素养,所以体育老师不仅要具备熟练的体育技术,还要具备高尚的思想品质。在教学中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在思想道德方面为学生做好表率。学校也应该定期对体育老师开设思想品德课程,提高老师的整体素养。(三)制定课堂规程。课堂规程是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要遵守的基本要求。想要培育学生的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