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舞蹈教学表现力培育 摘要:舞蹈,能展现人类肢体的美感,同时也是一种表现人内心情感的方式,舞蹈的表现力便是其灵魂所在,能够给予舞蹈生命力,引发舞者和观众的共鸣。对于舞者来说,舞蹈动作的完成度是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而舞者的舞台表现力便是对舞蹈动作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也就意味着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育是上课的重点内容。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并不是一种简单舞蹈动作的传递,而是舞蹈灵魂、精髓的传递。本文主要从舞蹈表现力的重要性、影响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因素以及高校舞蹈教学中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培育措施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高校舞蹈;舞蹈表现力 舞蹈是一门具有美感的艺术,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学成的,而是在长期的训练中不断总结的。俗话说得好:台下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长期的训练,不仅仅是基本功的训练,更是通过长期的训练去感受动作中情感,音乐中的灵魂,是舞者的动作和音乐到达统一。这对于老师的要求也会更高,毕竟在思想感悟方面,老师只能提供必要的方式、方法,更多的时候仍旧是需要学生通过不断的专研,去了解动作和音乐之间的联系,去提升自己的舞台表现力,从而去展现舞蹈的魅力。所以说,在高校舞蹈教学中,老师要重视舞蹈表现力的训练,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舞者。 一、舞蹈表现力的重要性 对于舞蹈来说,肢体动作是外在中的形式,通过这些富有韵律的动作来表达舞者的情感,和观众达到情感上的共鸣。优秀的舞蹈作品,是能够通过动作和音乐的结合,去向观众表达感情或者思想。只有借助动作这种形式,去展现舞蹈的魅力,才能够吸引住观众。舞蹈,是一门艺术,可以说舞蹈表现力便是将单纯的动作深化,利用动作、音乐媒介,将情感、思想传达给观众。舞蹈表现力将舞蹈动作拉升一定的层次,是衡量舞蹈表演的重要指标。舞蹈表现力的提升,能够将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透过动作和音乐的融合传递给观众,实现三者的融合,可以说,缺乏舞台表现力的舞蹈仅仅是舞蹈动作,不能称之为舞蹈艺术。舞蹈表演中的情感传递,是需要舞者透过音乐、动作去感知的,并不是像舞蹈动作一样,单纯的依靠刻苦练习,舞台表现力更多的时候是需要舞者自己去领悟、琢磨的。老师在进行舞蹈表现力的教学时,应该关注引导学生去感知舞蹈动作中情感、音乐中的思想,讲述音乐的背景文化,从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出发,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丰富的情感世界。 二、影响学生舞蹈表现力的因素 (一)先天因素。每一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