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银行会计教学革新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财经专业都开设《银行会计》这门课程,该门课程也是金融保险专业的必修课。进入 21 世纪,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进展和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我国金融市场将逐渐成为一个面对全球的开放市场。而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主体,在社会经济进展过程中处于枢纽地位。该门课程不仅帮助学生熟悉商业银行理论知识,掌握商业银行的基本技能,熟悉各个环节的账务处理,而且需要同学参加实训课,并模拟银行办理各类型的业务,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在讲授该门课程时,大多停留在单纯的理论教学加之生源质量一般,基础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有较大差异,而银行会计教学内容的技术性较强,趣味性不够。然而采纳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势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学习兴趣,难以实现应用型教学。 一、我国高校银行会计该门课程教学存在以下现状: (一)教学方法单一。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大多是采纳讲授法进行教学,注重教学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要求老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备课,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并没有得到锻炼,大量的板书久而久之学生必定觉得枯燥乏味,最后到了彻底失去兴趣和信心,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比如:商业承兑汇票这个概念,假如单讲理论同学们只有一个抽象的认识,但是,具体商业承兑汇票在什么时候用,用在什么情况下,学生未必能清楚的掌握。再比如,讲到银行储蓄业务中的个人活期存款时,单纯的讲存款概念、原则、利息计算,是比较理论化的而缺乏实践教学,让学生根据现实工作中的操作流程做一遍回比讲十次理论更有效果。 (二)考核方法不科学。对于大多数科目的考核办法都是由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期中期中占 30%,期末占 70%。期中成绩由平常的作业情况、出勤情况及平常的测验成绩构成,而期末成绩大多是以答卷的形式来考核学生,单对于一些知识点是需要实际操作的,所以并不能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例如在讲到支付结算这一章,学生能掌握 8 种结算和支付方法,但是,什么情况下采纳哪种方法卷面成绩优秀的同学并不能完全掌握。 二、银行会计改革方法与手段 (一)科学组织课堂教学。做好新生入学前的专业介绍,有专职老师对银行会计人员的重要性、目前金融市场对财务人员的需求量及要求,对学院自身的办学模式、特点和师资力量进行分析,让学生一进校就有个银行会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