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教材第 27、28 页)1. 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活动,让学生探究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能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培育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操作能力,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3. 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感受数学与实际的紧密联系,在学习中培育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团结协助的精神。重点:探究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难点:利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多媒体课件、每个小组一袋木棒(里面有四组小棒)、学生自己准备 10 根小棒等。1. 课件出示下面的图形。老师:仔细观察,你知道小明从家到学校一共有几条路吗?学生:小明从家到学校一共有 3 条路。老师:分别是哪 3 条?学生 1:小明家——电影院——学校。学生 2:小明家——学校。学生 3:小明家——邮局——学校。老师:今日,小明起床晚了,眼看上学快迟到了,你们快帮小明选择一条能最快到达学校的路?学生:小明家——学校。1. 老师:为什么小明走这条路最近?你是怎么知道的? 有的学生用生活经验解决,有的学生用尺子测量,有的……老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想把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学生 1:从小明家到学校的路是直的,但是其他路是弯曲的,所以小明走直的路最近。学生 2:用尺子测量,发现小明家——学校是最近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在分别测量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小明家到电影院的距离以及电影院到学校的距离,实际上,小明家、电影院和学校这三点构成了一个什么图形?学生:三角形。老师:这三条线段就是三角形的三条边,因此这个问题与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三角形边的关系)【设计意图:联系生活情境来创设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运用数学知识能较好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力】2. 老师:下面让我们做个试验来探讨上面的问题。把准备好的实验学具发到每小组,里面是 12 根小棒,其长度如下所示。(1)3 厘米、5 厘米、6 厘米 (2)3 厘米、4 厘米、6 厘米(3)3 厘米、3 厘米、6 厘米 (4)3 厘米、2 厘米、6 厘米老师:以小组为单位用下面的小棒摆三角形。在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里选代表汇报操作结果,在汇报结果之前先说明是用的哪几根小棒。学生 1:用的是 3 厘米、5 厘米、6 厘米的三根小棒,可以摆成三角形。学生 2:用的是 3 厘米、4 厘米、6 厘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