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件25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件《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课件 【篇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 2、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以及奇特的民族风情。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重点: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 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在这个色彩斑斓的世界里,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今日老师将带你们去一个遥远的国度——德国去看一看。 2、(课件;出示哥廷根的城市风貌)看,这就是德国的哥廷根。这座城市因哥廷根大学而,因为在这所大学里曾培育了三十多位诺贝尔奖得主。我国的语言学家、北京大学的教授季羡林先生就曾在此留学十载,到 1945 年才回国。1980 年,35 年后的他再次踏上这块故土,感慨万千,写下了今日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课件;出示课题)——《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引读课题:谁的花是给别人看的?(读) 自己的花是给谁看的?(读) 谁的花是给谁看的?(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1)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你认为优美的语段多读几遍。 (2)作者季羡林先生时隔 35 年,再次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时,发出了怎样的赞叹呢?找到那句话,用波浪线画下来。 2、检查生字的字音和字形。 (1)检查字音(课件;出示词语)颇、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耐人寻味、应接不暇 (2)检查字形:特别提示“脊”字的写法:上半部分先两边后中间。 3、生反馈。(生读)(课件: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齐读) 三、细读课文,品味“奇丽、奇特”。 导语:究竟是什么样的风情民俗让作者发出如此由衷的赞叹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能够体现景色奇丽、民族奇特的语句。用心读,用心体会,想想它“奇”在哪里? 1、感受景色奇丽 谁来说说,文中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景色奇丽?(生反馈) (课件: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 (1)全班齐读,读完这段话,最先跳入你眼帘的是哪个词呢?那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生答)还有哪个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