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运动事件经过 1935年12月9日 上午10时,北平各大中学学生3000余 人齐集新华门前请愿。随后进行大规模示威游行,反对设立冀察政务委员会,反对华北“”防共自治运动 ,反对日本侵略华北。 游行队伍在西单和东长安街与军警发生冲突,学生受伤颇多,被捕者数十人。 12月1 0日 北平各校学生实行总罢课。 杭州浙江大学学生会决议,响应北平学生运动,并通电全国。 12月11日 南京国民政“”府指派 冀察政务委员会 委员17人,指定宋哲元为委员长。 宋哲元派军警分驻各大学校门,严禁学生出校游行示威。 12月12日 上海、南京、武汉和广州等地大、中学校学生声援北平学生。 12月13日 北平6所大学的校长联名发表《告同学书》,称:被捕学生已完全释放, 请愿及罢课的目的已经达到,望同学们即日恢复学业。 12月14日 北平市长秦德纯邀“”“各校学生代表进行茶话会,力劝学生即日复课, 勿作轨外行动 , 顾及华北现在环境,”勿因言语引起对外纠纷 。 上海各大学学生救国会成立,通电声援北平学生运动。 12月15日 北平市政府与各大学当局宣布,自16日起学生一律上课,如有违反,严惩不贷。 12月16日 北平44所大中学校学生1万余人,再次进行游行示威。游行队伍遭军警镇压,被捕者二三十人,受伤400余人。 学生游行队伍集合在天桥、正阳门召开市民大会,市民2万余人参加。 北平罢工、罢市、罢课。“” 原定本日成立的 冀察政务委员会 ,延期成立。 12月17日 宋哲元发表《告北平学生“”书》,称 有共党煽动利用学生爱国运动 ,如仍有"轨外行动",决予"适当制止"。 1936年1月 京、津等地学生组织南下宣传团,深化到工农群众中去宣传抗日。 3月 31日 为北平第17中学学生郭清死于狱中,北平进行抬棺示威游行。 5月28日 北平进行示威游行,游行的口号是:"拥护29军抗日"、" 发扬29军抗日传统"、"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等。 5月30日 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29军军长宋哲元发表谈话,表示" 若日本仍然增兵华北,余将与29军将士实行抗日"。 6月13日 北平学生进行第4次示威游行,反对日本继续向华北增兵。沿途军警对游行队伍不加干涉,并予以同情。 12月12日 北平学生进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绥远抗战"、" 各党派联合起来"等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