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的自律与他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明确规定: 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 。 主要负责人 ,即通常所说的 一把”“”手 被列为党内监督的重点,这是条例的一大 亮点 。“”监督 一把手 ,是进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落实这一举措,关键在“”“”于既要促进 一把手 严于自律,又要强化对 一把手 的他律。“”落实监督 一把手 的规定,首先要求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必须严格自律。党中央强调监“”督 一把手 ,是出于爱护干部,防微杜渐,避开不受制约的权力恶性膨胀,使一些人走上腐败蜕变的不归路。“”“”同时, 一把手 作为 班长 ,不仅在工作上要起统筹全局、协调关系、集中意见的作用,而且在反腐倡廉上要起带头示范作用,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带动班子成员,塑造清廉形“”象,形成坚强集体。更何况, 一把手 既是领导干部又是普通党员,没有不受监督的特“”权; 一把手 作为主要领导,权力大、责任重、影响广,尤其需要上下左右的监督。“”凡此种种,正是强调监督 一把手 的道理所在。中央主要领导也把自己列入重点监督的范围,胡锦涛同志还代表中央领导集体郑重表态,要自觉接受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监督,为各级领导干部作出了表率。“”作为一个地区或部门的 一把手 ,也应该不断提高自律意识,增强接受监督的自觉性。这种自觉性,来自对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重大意义的深刻认识;来自对消极腐败现象损害群众利益、影响执政为民、腐蚀干部队伍的严重危害性的深刻认识;也出于领导干部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提高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当然,反腐倡廉,既需要内在自觉,又需要外力推动;既要严于自律,还要重视他律。任何人有了权力地位,不管是否自觉,总有一个为了谁、图什么的问题。“”“”就领导者的志向追求和行为轨迹而言,除了大批 求奉献 型的干部,也有少数 求利禄 型的干部。这种人行为不端,作风不正,图的是腰缠万贯、封亲荫戚、奢侈玩乐,一旦有了合适的土壤条件,就会在邪路上越走越远。显然,对这种人假如没有严查制度,没有舆论压力,没有监督措施,即缺少强有力的他律,是难以令其警醒、收敛、改过的。他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建立监督机制;二是加强纪律查处。对于监督,中央要求综合运用党内监督、国家专门机关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