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君主专制形成与进展之比较关键词:中国;俄国;君主专制君主专制是这样一种制度:作为统治者的君主手中集中了国家的一切政治权力,在理论上,这种统治权完全不受其他机构或职位的监督与限制。西方学者认为,君主专制以欧洲近代的民族国家为其典型形态,“其性质是彻底的君主制,其根底是一些新兴的民族国家的强有力的领袖人物,这些国家是在中世纪的秩序崩溃后建立的”。也就是说,在民族国家建立之初,在反对诸侯的斗争中获得胜利的国王或皇帝把以前分别把持在贵族、僧侣手中的赋税、战争、公益、审判等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上个世纪的苏联史学和中国史学普遍采纳五阶段说的社会开展阶段来解释过去的历史。根据这种理论,君主专制是封建社会政治形态的根本特征。而西方的一些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史学家那么认为,欧洲封建社会与现代社会之间存在着一个绝对主义国家的阶段。这个阶段既不同于中世纪的封建主义,也不完全是现代意义的资本主义。然而,西方意义上的君主专制只是专制主义的一种形态。从起源的年代上说,中国绝对主义国家的建立远远早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而且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延续时间之长、影响范围之广、演变过程之跌宕,都是欧洲国家不能与之相比的;同时,作为受东西方两种政治传统共同影响的俄国,其专制体制也表现出与西欧国家极为不同的独特性。因为中俄两国都有着悠久的君主政治传统,并且两国历史上的君主又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才可能把他们放到一起进行比较。讨论中俄两国君主专制制度各自的特点并比较两者的异同,对两国理解彼此的文化传统和促进文化沟通有重要意义。一、君主制兴起和开展之比较中国和俄国在政治传统上都曾经是君主专制国家,而且这种国家体制延续的时间都很长。中国在公元前 221 年确立了这种体制,其标志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废除分封制代之以郡县制。此后的中国,虽然出现了屡次分裂,但历代王朝包括地方割据政权都从未想到改变这种体制,直到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名义上的君主专制制度才寿终正寝。俄国确立君主专制国家体制的时间可以追溯到伊凡雷帝时期,甚至更早。强大的贵族政治传统使得这种体制的建立并非一帆风顺,而且在伊凡雷帝之后几经反复。17 世纪末,彼得一世进行全面的社会改革,取消了大贵族的杜马,废除衙门制度,先后把全国划分为 8 个大区和 50 个省,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1721 年,参政院授予彼得“皇帝”的称号,俄国开始成为俄罗斯帝国,君主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