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家乡的名片——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统编版初中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南方日报出版社语言目标思维目标价值目标123学 习 目 标1. 在通读第一单元 4 篇课文的基础上,从段、篇的角度梳理作者是如何选材、组材的。2. 赏析四篇文章独特的言语形式和情感,从字、句等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独特的语言表达对家乡的情感,并借鉴、迁移和学习运用。1. 分析、比较第一单元的四篇文章在选材、组材上的特点,从人、物、民俗、风情等方面画出思维导图,训练学生的聚合思维和概括能力;2. 能够通过分析选材、组材,理清文章逻辑线索,构建逻辑思维的初步意识。在“家乡名片”设计的活动中,加深对家乡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的认知,体会不同地方独特的生活方式蕴含的地域文化。立足文化差异,尊重不同地域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班级准备举办一个“家乡的名片”漂流活动,制作一本“家乡名片集”,请你为此次活动创作一篇散文或诗歌。核 心 任 务要求:1. 选择典型的人、物、事和风土民情作为家乡名片的构图主体。2. 布局谋篇要讲究,根据素材选择合适的文章结构。3. 能用本单元习得的方法让语言表达生动。4. 用散文或诗歌的形式表达对故乡的独特情感,散文字数 800-1000 字,诗歌不少于 10 行。5. 收集全班的作品,举办一个“家乡的名片”漂流活动,制作一本“家乡名片集”。第一课段寻找他乡的名片(课时安排: 4 课时)核心任务学习任务课段任务 阅读四篇课文,梳理课文是如何进行选材和组材的,完成他乡名片卡和名片要素结构图。1. 朗读四篇课文,了解本单元所有“他乡”的基本信息,填好“他乡信息表”。2. 默读四篇课文,从人、物、民俗、风情四个角度,在课文中找出他乡名片的关键要素,完成“他乡名片卡”。3. 画出每一篇文章组织这些“名片”要素的结构图。课文资源鲁迅《社戏》、贺敬之《回延安》、刘成章《安塞腰鼓》、吴伯箫《灯笼》四篇课文相关内容。百度地图。补充资源学习资源完成任务1. 通读《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四篇课文。2. 使用搜索引擎,了解本单元所有“他乡”的基本信息,填好他乡信息表。作者及课文他乡距你居住地的距离简要信息鲁迅《社戏》浙江绍兴 贺敬之《回延安》陕西延安 刘成章《安塞腰鼓》陕西安塞 吴伯箫《灯笼》山东莱芜 完成任务3. 默读四篇课文,从人、物、民俗、风情四个角度在课文中寻找他乡名片,依照示例完成四张他乡名片卡的设计。【小贴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