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为养五菜为充《黄帝内经》中的养生名言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带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素问•五常政大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素问•脏气法时论》在药物治病时,《黄帝内经》指出,药物皆有毒性,过多服食对人体有害。因此,治病除了必须服用某些必要的药物之外,更要注重以饮食营养来补益人的精气,以便扶正祛邪,增强免疫力,确保人体健康。前面的两段话,对养生保健很有指导意义,两者又可以相互补充,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第一段的意思是说,用毒性大的药物治病,除去病邪的 6/10 时就应当停药;用毒性一般的药物治病,除去病邪的 7/10 时应当停药;用毒性小的药物治病,除去病邪的 8/10 时应当停药;用没有毒性的药物治病,除去病邪的 9/10 时应当停药,其余那么靠进食来加以补充。也就是说,服药必须适可而止,留有余地,绝不可过度使用药物,否那么就会损伤人的正气。而要使人体完全康复,就得靠谷、肉、果、菜等食物来加以营养和滋补,即要靠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来防治疾病。第二段话的意思那么进一步说明,除了采纳有毒性的药物治病以外,更应讲究饮食营养,注重食疗食补。依据唐代医学家王冰的解释,“五谷”是指粳米、小豆、麦子、大豆、黄黍,实际上是指稻、麦及各种杂粮。这些谷物都是充当主食的,主要为人体提供碳水化合物及其他营养物质,品种越多,那么营养越丰富。“五果”是指桃子、李子、杏仁、板栗、大枣,它们主要为人体提供各种必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五畜”是指牛、羊、猪、犬、鸡。牛肉、羊肉、猪肉、狗肉、鸡肉等主要为人体提供丰富而又优良的蛋白质,还有脂肪、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D、E、K〕及各种矿物质。所谓“五菜”,实际上是指的各种叶类蔬菜,主要为人体提供水溶性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以及丰富的膳食纤维。《黄帝内经》认为,五谷用来充养五脏之气,五果用来帮助五谷滋养人体,五畜用来补益人体气血,五菜用来充养脏腑。这些食物也和药物一样,有寒、热、温、凉四气〔性〕之分,又有辛、酸、甘、苦、咸五味之别,将四气〔性〕与五味加以调和,那么可补益人体精气。就拿五味来说,辛辣之味主发散,酸味主收敛,甘甜之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