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广西团结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坚持广西团结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九·一八”事件和华北事件相继发生,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中国共产党克服党内“左”倾主义的影响,正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略总方针,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开辟华北、华中、华南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共广西地方组织坚决执行中共中央方针,成为推动广西抗日救亡运动的进展中坚力量。 一、加强对桂系的统战工作,推动了国共合作在广西的形成。中共与桂系第二次国共合作,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前期(1935·12-1937·7),是建立合作关系,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全面实现阶段。1936年7月,中共中央派云广英以红军代表的名义秘密到达南宁,积极推动两广事件的和平解决。1937年3月,中共桂西特委将右江各级革命委员会改成桂西抗日救国分会,右江赤色游击队改为抗日义勇军。1937年6月,中共中央与桂系签订红、桂、川联合抗日纲领草案。中期(1937·8一1940年底),为加强合作,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分裂,全面抗日作战阶段。 中共与桂系签订抗日协定,成立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进一步密切了双方的关系,使桂系主政的广西、安徽出现了比较好的合作抗日的局面。后期(1941·1-1945·8),是局部维持合作关系,坚持桂林抗日文化阵地和开展广西抗日武装斗争阶段。中国共产党对桂系片面抗战的路线实行了斗争中求团结的方针策略,把广西与蒋介石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区别开来,重建广西省工委,成立桂林统战委员会,接管桂林八办的领导组织,继续加强对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的领导,把团结抗战的统战工作重点放在李济深、李任仁、陈劭先等国民党民主派上。 二、掀起八桂抗日救亡运动高潮。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动的“一二·九”运动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1935年12月18日,广西国民基础教育讨论院、南宁高中等校学生8000多人在南宁体育场进行了广西省会全体学生援助北平学生救国运动大会。1936年春至冬,中共邕宁县委通过南宁民团干校的中共党员方与严,编辑出版了半月刊《新动向》,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内容。 右江下游革命委员会印发《广西右江下游各县农民革命运动代表大会宣言》,号召广阔劳苦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武装团结起来,反帝抗日,打倒国民党军阀。各地的党组织和中共党员通过开办书店宣传抗日和进步思想。如中共党员在梧州大中路开办的生活文化合作社,在玉林开办的群生书店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