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学生特征思维行为方式和文化诉求的校园文化构建摘要:文化建设作为评判高校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各大高校均十分重视。在我国,高校校園的文化建设总体进展上呈上升趋势,但是仍然存在一些进展不足之处。文章从大学生的思维特点、行为方式、文化诉求等方面入手,对构建健康的校园文化提出了解决措施。关键词:特征思维;行为方式;文化诉求;校园文化健康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培育优良的校风,而且对于加强师生凝聚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状况普遍良好,但是仍然存在诸多不理想的地方。比如,活动中缺乏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学术型学生活动占比较低、活动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文章在界定了思维特征、行为方式、文化诉求等概念后,分析了我国目前的校园文化进展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教育导向机制建设、提高学术型活动占比、端正文化建设价值观的举措。一、理论综述(一)大学生思维特征思维是指人用头脑进行逻辑推导的属性、功能和过程。由于大学生特别的成长时期以及心理阶段,大学生思维普遍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逻辑思维能力强。由于接受了较长时间系统的教育,大学生的逻辑思维以及抽象概括能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们时常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且对于他们所关注的社会问题进行了一定的逻辑分析,在分析过后通常还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对于一件事情,他们不再只关注事情的表面,而是更加深化地去探讨事情内部更深层次的问题,以探究解决社会问题的解决办法。这些都是与其发达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分不开。2.思维进展方向多样化。基于我国的教育模式和教育传统,大学生在思维进展上也呈现出较大不同。文科类学生由于其自身学习内容的特点,其思维更加抽象化,抽象思考能力也较强。而理工科类学生接触的内容常常是具体的、实践性的,因此其思维更加具有直接性。3.更加关注本我。一个人的儿童时期,其学习和关注的焦点往往是外在世界,需要不断学习以适应社会;而当一个人进入青年时,或处于大学生活阶段,他的生活技巧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学习,这时候,他开始关注自我,审视自我,重新发现自己、定位自己、思考自己。4.制造性思维进展迅速。大学生由于其高度活跃的思维以及良好的身体素养,使得他们在大学期间的制造性大大提高,他们渴望新事物,并且积极探究去发明新事物。(二)大学生行为方式目前的大学生大部...